杨春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杨春和

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导师男, 1962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度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006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1983年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现江西理工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5年受中国科学院留学基金资助赴美留学,1999年获美国内华达大学地质工程博士学位。200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责任研究员。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岩石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层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废物处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岩土工程学报》副主编、《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力学》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

1,进行岩石高温,高压流变,岩体三场耦合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2,核废料深埋处置及深部能源储存中的研究

3,深部岩石力学特性,稳定性评估研究.

主要从事深部能源储备的岩石力学、工程地质、计算力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在盐岩力学实验及理论研究方面,建立了有效地反映深层盐膏岩流变特性的数学力学和计算分析模型, 得到了相应的蠕动压力图谱和钻井液密度图,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结合国家战略能源储备研究的重大需求,提出了利用我国盐下实施能源储备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并参与我国第一个盐下储气库的研究,为我国第一个盐下储气库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在内的10多项重点科研课题,作为学科方向带头人参加国家知识创新团队项目1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50多篇,其中SCI及EI收录120多篇,专著3部,专利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一等2项、二等奖2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