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集乡
1、河南省邓州市高集乡高集乡位于邓州市西15公里处的高集乡,西与彭桥乡相邻,南与林扒镇毗邻,北与文曲乡相接、东与邓州市207国道接壤,属于邓州西五乡之中心。邓彭公路四分之三横穿高集,刁南干渠水从七个村通过,可浇15个行政村的土地3.5万亩。全乡南北长10公里,东西长25公里,地域面积105.4平方公里,所辖市级场校站5个,21个村委会:高集村、大贺营村、黄龙村、李岗村、胡铁村、吕堂村、沈堂村、堰陂村、赵坡村、后李村、萝卜张营村、杨庄村、杨营村、寨上村、高岗村、王庄村、明池村、戴岗村、李庄村、大任岗村、袁庄村,154个自然村,324个村民小组,13600户,5.6万人;国土面积15.6万亩,人口密度为520人/平方公里,有耕地10.2万亩。国民经济实现“三个二”、“一个七”,即国民生产增加值二个亿,工农业总产值二个亿,人均纯收入2000元,财政收入700万元。
另外还有六大历史遗址景观,“红岩洞、龙虎城、卧龙岗、斩龙沟、娘娘坟、老爷山”和五大历史名特资源的“马营柿子、张沟梨、小虫沟红薯没有皮”“张营萝卜脆又甜、小椒红辣是特产”等有朝有代有名有事的民间传说,可供耳听目睹,了解高集的历史位置是“藏龙卧虎”和“名特资源”之圣地。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心集镇建设起点高、街面宽、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在集镇建设上,采取政府牵头,部门支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和乡财政、单位、商店投资共建集镇的办法,进行综合整治工作。总体规划2.1平方公里,已投资250万元,到年底可建成1.6平方公里,东西南北街五条,全长3500米,全部砂石混凝土硬化,其中1500米是油渣沥青路面,街容街貌大为改观,已形成行车道、人行道、经商道、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和双行路灯的“五道一灯”分开的宽阔街道,使农贸、辣椒、交易、小百货、服装、布匹、水产、禽蛋、肉食、蔬菜八大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现有固定和活动摊位430家,每逢集日,上市人数达0.3万人次,日商品销售额达20万元左右。全乡22条乡村主干道和35公里环乡公路全部砂石路面,实现了环乡道、乡村道平坦畅通、风雨无阻,形成了邓高公路网络。有公共汽车10辆,每天往返邓州至彭桥、高集20多趟次,并有八个村开通了公共汽车,日客流量达0.2万人次,便利了商业流通。
全乡通讯事业发展迅猛,传真机,电脑已进入了日常生活,开通了560门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其中通50--100门电话的有七个村;有线电视已覆盖八个村,为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场信息保障。
2、河南省鹿邑县高集乡高集乡位于鹿邑县西北部,与商丘市柘城县接壤。南靠311国道,东临老沈线省道,许亳高速贯穿其中,境内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高集乡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常年平均年气温14.7度,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和各种畜禽养殖。
全乡有高集居委会、马炉居委会、王楼村、新王村、刘花村、崔庄村、党桥村、双堂村、香施堂村、王屯村、后集村、前集村、枣元村、解庄村、大宋村、李庄村、刘集村、均刘村、魏店村、大河村、丁河村、大冯村、许各村23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为5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 4.8万人。高集乡是个农业大乡,被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区域之一,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棉花种植面积2.6万亩,占总面积的43%;优质小麦普及率100%。畜牧养殖是高集乡的一大亮点,目前全乡生猪养殖专业村3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10家,全乡生猪存栏5万头,平均人均一头猪。乡农业的基础产业已大致形成,杂交制种棉5000亩,涉及8个行政村,每年生产优质杂交棉种125万公斤。其次,该乡优质小麦种植普及率达到了100%,从而促进了当地面粉加工行业的发展。
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而出现结构性过度,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适应这一新形势,从高集实际情况看,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采取“五调五靠”的办法,重点是一调一靠。即调整产业结构,靠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调整农业结构,靠农业综合开发增收;调整经济组织形式,靠发展农业产业化增收;调整农业投入结构,靠提高科技贡献率增收。重点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靠发展特色农业增收。结构调整的原则是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特色农业小辣椒为重点,以提高效益为目的,以增加农民财政收入为目的,坚持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尽量把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依据季节差、地理差、市场差、价格差,时间差、空间差,发展具有高集特色的小辣椒、烟叶、农产品。调整的思路是“少种小麦去掉棉,间作套种大发展、烟叶确保品质高、一人一亩小辣椒 ”。具体是“四压四扩”,即压缩常规品种面积,扩大优良品种面积,压缩纯粮作物,扩大间作套种,压缩露天栽培面积,扩大保护栽培面积,压缩粮食作物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全乡压缩小麦面积2。5万亩,间作套种面积扩大到6.0万亩,小辣椒扩大到5万亩,烟叶扩大到0.7万亩,发展温室大棚,拱棚400个,保护地地膜覆盖面积扩大到2万亩,优良品种率提高到100%,粮经比例调到4:6。复播指数提高到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