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斗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剑斗镇
剑斗镇

简介剑斗镇地处晋江西溪上游,位于安溪县北部,东经117。55′,北纬25。19′。截止至2009年,全镇土地总面积121.4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个场,全镇总人口44025人。[1]

沿革1965年置剑斗公社。

1984年改镇。

1997年,面积121.4平方千米,人口3.9万。[2]

地域辖剑斗、红星、月星、福斗、双洋、东阳、后井、圳下、仙荣、御屏、潮碧、云溪、举口、前炉14个行政村。[2]

人文剑斗镇成立于1965年,1984年撤公社建镇。境内有吴、王、郑、林、黄、苏、许、陈、张、兰等诸多姓氏至此繁衍开拓,其中不乏名士达流。民国原驻上海专员、兼任江浙沿海护洋队司令、台湾新生报社秘书、新油墨厂厂长、著有《中华民族英雄评传》、《闽南名贤传》、《洪门会创史》、《骊珠丛书》(内含兵学、哲学、文学)的吴吟世,以及民国福建省长萨镇冰赠匾“造福桑梓”、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王世杰赠挽曰:“循绩可风”的王祝三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人物。

剑斗镇文教卫事业蓬勃发展,有中学2所、小学14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823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新建卫生院1所、影剧院1座、文化室1个,群众有文学创作、摄影、灯谜、舞狮、琴棋书画、戏剧弹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该镇的“迎亲队”,历史悠久,每逢乡例、盛大庙会及其他庆祝活动,务必露面于街头巷尾,该镇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气候剑斗镇自然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0℃,无霜期325天,年均降雨量为1700毫米。[1]

物产该镇是安溪县茶叶主产区之一,积极推行“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兴茶理念,组建镇级茶叶协会和村级茶业合作社,构建内安溪茶叶交易中心,2006年茶叶年产值超亿元;所盛产的“琦名”铁观音是乌龙茶之极品,生产历史悠久,采用独特采制加工技术,色、香、味、形俱佳,能生津止渴,去腻减肥,提神益思,长期饮用有降压、降胆固醇、抑制癌病、健美益寿之功效。该镇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铁、锰、花岗岩、辉绿石、高岭土和温泉等;其中煤储藏量1000多万吨,石灰石储量2000多万吨,温泉5处。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晋江西溪干流、潮碧溪、双溪、由义溪等,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近3万千瓦。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水果)有茶叶、马铃薯、蔬菜、芦柑、油柿等。[1]

基础设施剑斗镇素为内安溪的交通枢纽,省道307线、县道340线、漳泉铁路穿境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东经县城达泉州、厦门,西经感德达漳平县,北经永春横口乡达大田、漳平等县,是连接沿海、内陆的重要通道之一;60公里的村级公路全部实现水泥路面硬化,境内交通网络纵横交错,非常便捷。全镇投建水电站21座、装机容量达2万千瓦;全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规划投建一座110kv变电站。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镇所有角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300多门,宽带网络用户突破600门,实施“广播电视光缆工程村村通”工程,启用了镇级视频会议系统,全镇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目标。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方便的资讯以及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1]

经济状况剑斗镇素有“聚宝盆”之称,是安溪县七大卫星集镇之一。和着改革开放之春风,该镇立足镇情,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该镇按照“工业强镇、茶业富民”策略,狠抓经济工作措施,2009年形成了水泥、矿产、水电、机械制造、商贸等共存的发展格局,2006年底,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亿元,财税总收入1730万元,农民均纯收入5870元;其中水泥行业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截止至2008年,有水泥企业7家,年产量120万吨,具有代表性的三兴石凤水泥有限公司2000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是安溪县的纳税大户,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外商独资企业——安溪县新安水泥有限公司通过了产品质量免检认证。[1]

社会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剑斗镇积极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线、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度参保人数达372户670人,实现城镇农民低保应保尽保;实施住房困难户、计生“二女户”安居工程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1%,殡葬改革工作遗体火化率达到100%。此外,人武、老龄、关心下一代、工、青、妇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