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政府信息公开

【注音】zhèngfǔxìnxìgōngkāi

【释义】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发布。

2007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办公厅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基本原则、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法规,是一部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律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更加有效地防治腐败。

国家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电子政务是信息公开的重要载体。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面向公众、保障安全”的要求,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构建网上信息公开平台。

有效的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1、如何解决信息公开主体的多样性带来的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信息公开主体就涉及到众多部门和机构,在实施中就存在统一建设和分布建设的问题。

2、如何支持信息公开流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问题?

公开目录中信息发布会根据不同部门和目录,设置相应的发布流程,需要支持可定制的多级发布审核流程;依申请公开对申请单的审批过程,需要支持满足业务的审批流程。

3、如何满足信息公开数据格式的稳定性与可变性问题?

公开目录中信息发布会根据不同部门和目录,设置不同的数据格式内容,同时对原有目录的数据格式经常变更。

4、如何实现信息公开中的监督管理要求与落实的要求?

根据规范的评估原则、考核方式和用户需求,根据政府信息公开考核指标的设置,如何实现考核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如何更好地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监管和工作考核提供量化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