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蛮族,(Barbarian),该词在西方历史中源于罗马帝国时期未开化的部落和民族的称呼,在当时,日尔曼人也属于蛮族。在中国历史中,蛮族一词指涉非中原地区的、文化落后于汉族的民族,最早在先秦时代,“蛮”字仅用于指涉位于南方的的非华夏族群,后来才及于其他四周民族。

蛮我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亦称南蛮。殷周时分布于今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秦汉以来,仍以蛮泛称南方少数民族。

巴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曾以今重庆为中心,建立奴隶制政权。

越亦称百越、百粤。秦汉以前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部落众多,故有百越之称。后逐渐与汉人融合,部分与今壮、黎、傣等族有渊源关系。

畲民今畲族的古称。有关记载最早见于南宋末年史籍。主要分布在今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省的山区。

羌最早见于甲骨卜辞。夏商时起,分布于今青海、甘肃、四川一带。秦汉时,部落众多,有先零、烧当、婼、广汉、武都、越巂等部。后逐渐与汉族与其它民族相融合。今分布四川的羌族是古羌人后裔。汉代的发羌,与今藏族有渊源关系。

吐谷浑亦作吐浑。原为鲜卑族的一支。游牧于今辽宁锦县西北,后西迁至今甘肃、青海一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