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村
1、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范家村上海市泖港镇范家村位于泖港镇西侧3公里处,东与泖港村相连,南靠叶新公路,西与黄桥村相壤,北临横潦泾。该村区域面积4.35平方公里,总耕田面积6076亩,其中,涵养林、生态林面积5616亩。自开发种植涵养林、生态林以来,该村通过和上海晨兴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密切合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已种植树木品种约320种,在充分保护好黄浦江水资源的同时,已初步形成了集聚休闲、旅游、健身、养老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大型绿化片林。
统计到2008年,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834户,总人口2987人。全村共解决镇保人数2275人,已享受镇保养老791人,还有174人未解决镇保。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6名。村党总支成员3名,村委会成员4名,其中交叉任职2名。该村共有租赁企业11个,职工人数约300人,其中,范家村职工190人,外来人员职工110人左右。[1]
2、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大绥河镇范家村吉林市船营区大绥河镇范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5公里,东至小绥河村,南至欢喜乡周家村,西至治新村,北至大绥河村及大绥河水库。1947年范家村、富乡村合二为一建村,称富乡村。1979年因修大绥河水库占地,将库上、库下分成两个村,库上划为三家子村,后改为范家村。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地势多山地少平原。
该村辖有范家沟、蒋家窑、三家子3个自然屯,7个社。统计到2008年,共202户,810人,其中汉族780人,满族30人,全村党员17人。有耕地91公顷,林地170公顷,果树1公顷。以种植玉米和放养柞蚕为主,养殖为副。其中林地放柞蚕150公顷。2004年修建水泥路4.2公里,投资110万元,有村小学1所,与村民委员会同一栋房。
3、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登沙河镇范家村概况范家村位于金州区登沙河镇东部沿海地区,村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5600亩,4个自然屯,统计到2008年共有920户,2200人。2007年全村社会产值3.8亿元,村可支配财力180万元,人均年收入1.2万元。经济发展2007年至2008年间,全村的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全村的龙头产业。有育苗室7家,8万立方水体,产值5000万元。大连金场海岸育苗水产有限公司,拥有水体2万立方米,主要为海参、夏夷贝和海湾贝,年可创产值1000万元。水产加工企业2家,水产加工企业以鱼类、裙带菜、海带、贝类加工为主,部分出口。
全村农业生产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3000余亩,经济作物主要为西瓜,种植800亩,西瓜销路良好,深受城乡客户欢迎和好评。2007年6月正式建成金州光明农场,年可养育肥猪15000头。成为地区养殖业的龙头,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实施村两委班子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截止到2008年,全村建平塘5座,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用水及工业用水。2005年至2007年两年来,村投资修路20公里,2007年又投资100万整治和美化村容村貌,创建美好、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范家村两委班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有力地推进全村的经济不断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按上级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村民的法制和公德教育,每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坚持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积极为村民多办实事、好事。由于业绩突出,范家村多次被评为金州区“文明村”、“治安模范村”、“先进党支部”等称号。2007年孙运洪荣获大连“十大优秀青年”称号。[3]
4、江西省南昌经济开发区蛟桥镇范家村范家村地处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与新建县城接壤,统计到2008年,全村四个自然村415户1582人,东华理工大学在四个自然村的包围之中。2000年以来,农民年均纯收入5720元,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辅之以房屋租赁业。
21世纪以前的范家村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交通不便,通讯闭塞。村庄破旧,人居环境相对较差。21世纪后的范家村乘开发区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新一好”为要求,立足实际,尊重村民意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为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民生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周边都是大专院校的特点。兴建了村集体的商业大楼,综合公寓楼、综合办公楼,后将它们整体出租,收入达80多万元。由此带动村民的第三产业和房屋租赁业。据统计村民光房屋出租的总收入在500万元以上。
范家村道路四通八达,美化、绿化、亮化、休闲浑然一体。截止到2008年,有线电视、电话、宽带、太阳能、自来水入户率100%。社会治安稳定,村民爱居乐业,生活和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一道绚丽风景。
5、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范家村概况截止到2008年,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范家村有村民312户、1078口人,耕地面积1422亩,党员33名,村“两委”班子由6人组成,支部村委成员交叉任职,其中书记主任由两人担任。2006年以来,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按照“民富、村美、风正”的要求,真抓实干,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村党支部被市委授予先进党支部,该村先后获得“精神文明先进村”、“先进民兵连”、“植树造林先进单位”、“花园式村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一等奖”、“信用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村史简介
该村位于广饶城南16公里,据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范姓由山西省洪桐县迁此立村,取名范家庄,徐、王、李、郝、魏、邓、高七姓相继迁入。现有村民316户,1078口人,耕地面积1422亩,党员33名。
隶属沿革明清两代乐安县乐义乡,1911年乐义乡乐四保,1914年广饶县孝庄,1929年二区,1939年10月益寿临广二区,1940年4月广饶县二区,1941年6月三区,1942年2月益寿临广四边县三区,8月广二区,1945年9月广饶县二区,1948年12月二区刘集乡,1949年10月刘集区刘集乡,1951年9月二区刘集乡,1955年10月刘集区刘集乡,1958年大王乡,9月东风四社,10月大王公社,1984年7月大王镇。
1938年王萍介绍李文龙入党,1946年12月李志学(西李人)介绍王元兴,徐清山,魏连三入党,1947年2月成立党小组,王元兴任组长,1949年6月成立党支部,王元兴任书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和抗日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入伍青年45名。其中有11人为国捐躯。1940年8月,由王萍、宋立言、张立群等在我村召开模范乡群众大会,各村农救会,妇救会、民兵连、姐妹团、儿童团参加,纪念七七事变抗日大会新贴抗日标语,大唱抗日歌曲,歌颂党的抗日政策,群众情绪高昂,因走漏消息,刚散会不见于凌晨被张景岳部100余人包围,杀死村长徐好义和村民徐保国,高文俊,郝志强,李辛氏,徐龙海,邓相文,聂志仁等。5名干部突围时牺牲,这就是范家“八六”惨案。
建国后党组织非常重视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生产机制,带领群众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广大村民朝气蓬勃,积极劳动,农业方面连年丰收,为国家做出了优异贡献。1952年7月,社长徐有贤代表我村出席了华东局召开的劳模授奖大会被华东局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棉生产迅速增长,同时积极发展副业,先后建立了砖厂、运输队、养殖等项目,收入迅速提高。1994年工农业总收入1210万元,人均纯收入1800元,96%的农户住上了标准新房,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有汽车两辆,大小拖拉机24台,摩托车40辆,93%的农户有了电视机,高档电器、家具进入农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加强,村委意识到社会逐步走向老龄化,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密切关系国家和家庭的安定团结和发展,也是关系着弘扬和谐社会精神文明的关键。为此,2000年,村两委不惜投入投资8万余元为老人修了康乐苑(老年人活动中心),新建房5间,购置了多种娱乐器械,并规定每年的7月2日为老人节,儿女回家给老人过节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这一创举受到商界人士的支持和拥护,县委副书记李培义亲自题词并到场祝贺,受到了市县镇各级政府的好评和表彰,并在全市推广。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该村党支部按照“民富、村美、风正”的要求,真抓实干,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该村先后获得镇级“先进党支部”,“精神文明先进村”,“先进民兵连”,“植树造林先进单位”,“花园式村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一等奖”,“信用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5]
经济发展拓宽渠道富裕群众,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范家村党支部把富裕群众做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该村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多渠道发展经济,不断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利用高速公路两侧种植速生杨加上林带,共植树145亩,改善同时绿化、美化了生活环境。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及畜牧养殖业,到2006年,发展蔬菜大棚89个,肉食羊存栏300多只。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万元,固定资产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0元。
基础环境建设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范家村党支部从群众关心的道路建设、吃水等基础设施入手,积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投资55万元,对村内街道进行了高标准硬化、绿化,修筑柏油路将近1600多米,植树3000多棵,安装路灯42盏,90%以上的农户实现了庭院绿化、美化。实行了生活垃圾定时处理,成立了6人组成的卫生保洁队,配备了垃圾清运车,每天定时清运,确保了村庄长年保洁。建立了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行户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制定出台了环境奖励政策,鼓励实施秸秆还田,保持了“三夏”、“三秋“等农忙季节的环境整洁。文化事业建设改进方式教育群众,倡树农村社会新风尚。自进入21世纪以来,村党支部在不断改善村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以小康文明村为载体,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搭建文化平台,用先进的文化教育群众,凝聚了人心,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该村共计投资8万多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有高标准文化大院、老年活动室、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并配套建设了门球场,台球场、健身活动室,购置了健身器材,如跑步机,按摩椅等文体娱乐设施。为了年年庆祝党的生日,不忘党恩,该村规定每年7月2日是范家村老年人育恩节,这天,儿女向过大节日一样回家给老人过育恩节,形成了尊老敬老的好风气,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节组织开展了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提高了村民素质。制度规范化建设完善制度管理群众,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该村管理科学民主,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宅基地审批、环境卫生整治、安全保卫等20多项村规民约,用制度保障村“两委”科学决策,用制度约束村民的行为,使村级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党员群众参政意识强,凡涉及群众利益的宅基地审批、街道疏通、重大财务支出等村级事务,让群众积极参与,使群众拥有知情权、监督权。进入21世纪以来,在村班子年度测评中,张庄村班子满意率超过95%以上。[2]
6、辽宁省海城市感王镇范家村概况范家村位于海城市感王镇西南部,距离镇中心4公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规模调整后的范家村,占地580公顷,耕地面积5680亩,其中水田面积2600亩,旱田面积3080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全村辖两个自然屯,设8个村民小组,截止到2006年,共780户,285012人,村民人均收入7500元。历年来多次被评为海城市“红旗单位”,“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鞍山市“村风单位”,“五个好村党组织”,辽宁省“村民自治模范村”,“省级文明村”等。
农业范家村地处九河下梢,地势低洼易涝,以种植玉米、高粱、粳稻为主,经常遭受涝灾,农民收入根本无法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范家村领导班子适时地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将原来的1500亩低洼易涝的旱田改造成水田。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两年多时间改造良田1500亩,1980年高产水稻1200斤以上,亩效益净增300元。
粮食生产稳定之后,范家村民又把目光投在了蔬菜大棚上,培育的黄瓜和韭菜远近闻名,先后接待省内外及周边地区农民兄弟参观学习。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范家村着重发展高效型、出口创汇型农业,于1993年4月与鞍山福利处和日本平成株式会社共同出资兴建了海城九州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和出口日本罗卜、高菜等蔬菜新品种,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带动农户致富300多户。公司曾被评为鞍山市“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海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
工业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后,农村工业化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县城经济的重要目标。范家人以此为契机,村党委班子带领村内党员群众到南方考察学习,开眼界、换脑筋,回来后研究拟订该村的发展思路,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内涵必须从新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扩大集体经济,尽快使村民致富,走上富裕文明的小康之路,按照这一总体思路,领导班子确定了“上新的,引洋的,干大的”工业发展之路。1991年4月,范家村与感王镇经委和盖县一个体户共同投资成立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海城市毛绢纺织厂”,当年见效,生产的绢纺、毛纺产品畅销全国各地。1992年,村里与沈阳一民营企业共同建立了辽海装饰品有限公司。1993年,该公司与香港天罡集团公司共同投资220万美元,建成了范家村第一家合资企业——海天装饰品有限公司,到2006年为止,该公司是东北最大的经编花边生产厂,年产花边500万米,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区。花香蝶自来,1995年通过“以外引外”的渠道,海天公司与日本蝶理株式会社和露香株式会社共同投资200万美元,建成中日合资企业“露蝶服装有限公司”,年产女士内衣200完件套,产品全部出口,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到2006年为止,全村共有合资、民营、股份制等不同类型的企业29家,安排就业人员1500多人,直接社会效益1000万元,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的实力,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为范家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范家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村风正,民风纯”,到2006年全村十星级标兵户100多户,各类专业户、标兵户、文体健康户、模范守法户、绿色环保户、移风易俗户等300多户。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经常开展篮球赛、知识竞赛、老年秧歌赛、卡拉OK比赛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村民告别了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都踊跃参加到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当中。
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2005—2006年间,范家村领导班子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为老百姓多办好事、实事,累计投资200多万元修完了村内所有的街路,都实现了黑色柏油路面,并投资10余万在村内主要街路都安装了路灯。晚上所有街灯都亮,俨然一幅现代农村的崭新画面。截止到2006年底全村居民都饮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的普及率80%。为了改善村民的住宅条件,村里分别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居民住宅楼,到2006年已有200多户村民住进了楼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05—2006年两年来投资近50万元,新建幼儿园,上微机设备,改造教学楼,使范家小学面貌焕然一心,师生们尽头十足,在各科竞赛中均名列前茅。为了绿化村容村貌,村里购进了优良的绿化树苗3000多株,发放到各家各户,各条街都进行了绿化,被评为海城和鞍山的绿化先进村。[4]
7、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范家村村庄由来
明朝永乐年间,由云南迁来,取名范家村。
政区人口
位于蓼兰镇最南边,北与邢家村相接,南邻黄家村,东邻大磨王家村,西靠綦万路村。全村共有居民100户297人,总耕地面积1300亩。
经济状况
该村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走优质优化的路子。自2004年以来以种植小麦种子入手增加人均收入。为农户提供场所搞畜牧业发展,现发展养猪专业户20户,养鸡专业户10户。现经济总收入4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200元。
社会事业
出资2万元队中心街进行修护,同时进行了绿化、美化。投资3万元安装变压器和地埋线。2005年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固定电话40部,有线电视用户80户。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96%。
2005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