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仪器

PH系列气象仪器:PH自动气象站;PH自动雨量站;PH风速风向仪;风向袋;百叶箱;温湿度记录仪;传感器;风向标;风速报警仪;风能测风仪;PH气象中心软件;GPRS无线传输模块等组建而成。
1.何谓气压?
气压乃静止时大气之压力。
在地面上,气压即单位面积气柱之垂直重量,亦即单位面积所受力之大小(P=f/A)。气压之量测始于公元1643年,当时意大利人Evangeliste Torricelli氏深信空气有重量而量测之,因此发明水银气压计。
--------------------------------------------------------------------------------
2.气压观测仪器的历史?有关气压观测仪器之史料如下:
1643年:意大利人Evangeliste Torricelli 氏发明水银气压计。
1648年:法国人Pascal 氏观测气压与高度变化。
1810年:法国人Fortin 氏发明福丁式水银气压计。
法国巴黎Richard公司制成自记式。
1847年:意大利人Vidie 氏发明空盒气压计。
1877年:德国人A. Sprung氏发明史普龙式自记水银气压计。
气压仪器经多年之研究与改进,而有水银式气压计(Mercurial Barometer)、空盒或弹力式气压计(Aneroid or Elastic Barometer)、电阻式气压计(Resistance Barometer)、电容式气压计Capacitor's Barometer)及微压计(Micro Barograph)等。
--------------------------------------------------------------------------------
3.气压观测仪器的简介?
气压观测仪器之简介如下:
(1)电阻式气压仪(Aneroid Resistance Barograph)
使用时间:民国六十至七十年代

用途:遥测大气压力用
构造及原理:
遥测电阻式气压仪之构造与空盒气压计相似,均以空盒受大气压力而产生物理量变化,唯将指针或记录笔尖改为可变电阻器之刷棒,在一可变电阻器之间,随气压变化而滑动,而使通过之电流或电压发生变化,再以变换器使其输出信号改变为气压数值,以数字显示或以类比信号记录。
(2)电容式气压仪(Capacitor Barometer)
使用时间:民国六十年代迄今
用途:遥测大气压力用
构造及原理:
其原理与圆筒振动式气压仪之类似,系利用大气压力挤压电容器而使其电流或电压改变的方法,而测得气压变化。此仪亦由感应器、变换器及显示或记录器构成。
(3)唧筒式水银气压计(Piston Mercury Barometer)
使用时间:自民国七十年代迄今
用途:校正大气压力量测仪器
构造及原理:
其构造及原理与福丁式水银气压计相同,即不同者在水银槽之构造,唧筒式气压计之水银槽上下端均以不锈钢封闭,水银槽顶端开一管口,连接橡皮管到压力槽,其压力随压力槽之变化而变化。
(4)山岳用福丁式水银气压计(Mountain Mercury Barometer)
使用时间:自设站迄今仍使用
用途:测量高山地区大气压力
构造及原理:
其构造及原理与一般平地用福丁式气压计相同,但其安装方式可用三脚架支撑。
(5)虹吸式水银气压计(Siphon Mercury Barometer)
使用时间:民国四十年至五十年代
用途:气压仪检定用
构造及原理:
用一端封闭,管径同样大小之玻璃管,由开口部抽取管内空气至真空后,填入水银而成。测定时除其开口部打开,大气压力由开口部挤压,使另一端水银柱上升,其上升高度随大气压力大小而异,读取上下二端水银柱顶之高度差,即得气压。开口部亦可连接于检定压力槽,作为槽内压力之标准,以检定其他气压测器。
(6)圆筒振动式气压仪(Thin-walled Resonator Barometer)
使用时间:民国七十年代迄今
用途:遥测大气压力用
构造及原理:
圆筒振动式气压仪系由先端密闭薄膜圆筒之共振频率数之压力变化,以测空气压之仪器,其构造系由感应器、变换器,计算器及显示器等构成。感应器之构造为将薄膜圆筒共振器之外侧抽成真空,内侧则加压力,因此圆筒之共振频率即发生变化,测出其共振频率即可求得气压值。圆筒共振器之一端附有四片转换器,二片为驱动用,另二片则为侦测用,以侦测共振频率,并以此二组共振频率控制温度变化所造成之误差。
(7)史普龙式水银气压仪(Sprung 's Mercury Barometer)
使用时间:自设站起至民国六十年代
用途:自动记录大气压力
构造及原理:
此仪由Moreland氏在1670年发明,德国人A. Sprung氏加以改良。此种仪器之测压原理为气压计水银管下端插入水银槽之水银中,但并不固定,水银管之上端密闭真空,上有一吊环,悬挂在天秤一端之挂钩上,使之自然垂下,保持垂直。气压经水银槽中之水银以支持水银管中水银柱之高度另方面水银管顶之平面上也从外面接受气压之作用,但没有从管内而来之作用压力,因此水银管顶受气压压下之力以天秤他端之重量使之平衡,所以天秤随大气压力大小而移动,即可测得气压之变化。
--------------------------------------------------------------------------------
4.何谓气温?气温系以温度计量测之,指在距地面1.25 - 2.00公尺间流动,而不受太阳直达辐射影响之空气温度而言。
--------------------------------------------------------------------------------
5.气温观测仪器的历史?
有关气温观测仪器之史料如下:
1592年:荷兰人C. Drebbel von Alkmar与意大利人Galileo Galilei同时发明空气温度计。

1620年:荷兰人C. Drebbel von Alkmar 发明酒精温度计。
1643年:德国人Kircher 发明水银温度计。
1665年:荷兰人Huygens 作温度计温标,订水之冰点及沸点。
1714年:德国人G.D. Fahrenheit 制作水银温度计,订华氏温标。
1730年:法国人Reaumur 制订列氏温标。
1742年:瑞典人Anders Celsius 制订摄氏温标。
1794年:英国人Daniel Rutherford 发明最高最低温度计。
1887年:德国人R. Assmann 发明通风乾湿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气象仪器发展神速,法国巴黎Richard公司依照 Bourdon氏发明之巴塘管原理而制作自记温度计,近年因仪器自动化而使用白金电阻温度计,在特殊用途上,尚有光学温度计之发明。
--------------------------------------------------------------------------------
6.气温观测仪器的简介?
气温观测仪器之简介如下:
(1)双管温度计(Sheathed Thermometer)
使用时间:自设站迄今
用途:测量气温
构造及原理:
原理与单管温度计相同,构造则略有差异,即利用毛细管连接于圆形感应部,毛细管再固定于刻度板上。感应部连接外套管,外套管内填入乾燥空气,使不致因冷热而使水汽凝结于管壁,影响读数,外套管上端再与以封闭。双管温度计之好处在于刻度板因不与外界潮湿空气接触,所以刻度不致模糊,而内部之乾燥空气亦可隔绝辐射热之影响。
(2)黑(白)球温度计(Globe Thermometer)
使用时间:
用途:自设站至民国四十年代
构造及原理:
用玻璃制温度计,将感温球部涂成黑 (白)色封入玻璃制之套管内,玻璃套管球部作成球形,直径约 5.8 公分,刻度部分作成圆筒形,内径较温度计约大一倍,温度计插入后,用铜片在靠近球部及顶端各作一处支撑,然后除外管内侧抽成真空后封闭,测量辐射时与白球温度计同时使用,利用二者之差求得辐射量。
(3)海水温度计(Marine Thermometer)
使用时间:自设站至民国三十年代
用途:测量海水温度用
构造及原理:
温度计以水银作为感温液,最小刻度为0.2 ℃,测定范围 -15℃ ~ +45℃。温度计刻度部分以不锈钢套固定,感应部则插入以皮革制成之蓄水桶内,不锈钢套上端有一钩环,可以系上铁链或绳索。使用时,将铁链及温度计放入所需测量深度之海水中,俟皮革内之海水与其环境之海水温度均匀时,拉起温度表,即可读出该层海水之温度。
--------------------------------------------------------------------------------
7.何谓湿度?
湿度系大气中水份含量多少之表示。

依照世界气象组织技术规范有六种表示方法,即水汽混合比、比湿、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及露点等。
--------------------------------------------------------------------------------
8.湿度观测仪器的历史?
有关湿度观测仪器之史料如下:
公元15世纪:德国人Nicolaus de Cusa 发明湿度计。
1650年:Tuscana国大侯Ferdinand II 发明凝结湿度计。
1769年:德国人Lambert 制作湿度计。
1783年:瑞士人H.B. Saussure 发明毛发湿度计。
1799年:法国人Leslie首先用乾湿球之示差温度计(DifferentialThermometer)量测湿度。
1815年:法国人Gay-Lussac求得乾湿计量测湿度之公式。
1819年:法国人Henri Victor Regnault 制造凝结湿度计。
1854年:法国人H.V. Regnault 制成露点计。
1887年:德国人R. Assmann 发明通风乾湿计。
1938年:美国人 Dumore 开始研究电动湿度计。
湿度观测仪器发展至今,约可归纳为乾湿计测定法、毛发测定法、电阻测定法及露点或霜点测定法等仪器。
--------------------------------------------------------------------------------
9.湿度观测仪器的简介?湿度观测仪器之简介如下:
(1)毛发湿度计
使用时间:自设站迄今
用途:测量大气中湿度用
构造及原理:
以一束脱脂处理后之毛发,上端固定在金属架上,下端连接槓杆和指针,杆上有可伸缩之小铜锤,使毛发伸直,顶端有一小螺丝,为调整指针之位置用,为使指针轴减少摆动,可装置游丝一个予以控制。毛发有很多细孔,当大气中湿度增加时,细孔吸湿而伸长,湿度减小时,细孔放出水汽而收缩,其变量带动指针,即可知湿度。
有些毛发湿度计刻度板有三排,上排为湿数,下排为相对湿度,将气温减去湿数即为露点温度。温度计亦有二种刻度,右方刻度为左面温度相当之最大水汽张力,最大水汽张力乘以相对湿度即得绝对湿度。
(2)氯化锂露点仪
此仪系用镍照做成的测温电阻体,封入不銹钢制之保护管内,保护管外侧包上铁弗龙绝缘片,表面再用玻璃纤维胶带缠绕起来。其中以 2 条传导线成螺旋型卷绕,使用时以3.8%之氯化锂液涂于导线上,导线上通以25VAC电压,氯化锂液与外界环境湿度平衡时,白金电阻测温体测镍之温度是为露点温度。在湿度实验室中时,通风速控制在 1 ± 0.4m/s,比实际正常作业略小,温度控制在 25℃范围,量测结果如图六所示。原理与单管温度计相同,构造则略有差异,即利用毛细管连接于圆型感应部,毛细管再固定于刻度板上。感应部连接外套管,外套管内填入乾燥空气,使不致因冷热而使水汽凝结于管壁,影响读数,外套管上端再与以封闭。双管温度计之好处在于刻度板因不与外界潮湿空气接触,所以刻度不致模糊,而内部之乾燥空气亦可隔绝辐射热之影响。
--------------------------------------------------------------------------------
10.何谓风向风速?
风系一种三次元(3-Dimensional)向量。气象上观测风仅以水平风向及风速二次元,而不考虑垂直向量。
--------------------------------------------------------------------------------
11.风向风速观测仪器的历史?
有关风向风速观测仪器之史料如下: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开始观测风向,当时系以风鸡观测。

1797年:美国气象学家George E. Curtis作成二羽风向器,增加摆动,是为风标之前身。
1846年:英国人Robinson 作成杯型风速计。
1887年:法国巴黎Richard公司制作Anemo-Cinemograph,为螺旋桨风向风速仪之前身。
1892年:英国人W.H. Dines发明达因式风速仪。
近年利用发电机原理制成发电式风速仪,并利用斩波器之原理制成频率式之风向风速仪,对于自动化之发展很有助益。
--------------------------------------------------------------------------------
12.何谓降水量?降水量系指在一定时间内之降水,储积在一平面上,在无蒸发、流失或渗透等损耗情况下,其储积量之深度谓之。
--------------------------------------------------------------------------------
13.降水量观测仪器的历史?有关降水量观测仪器之史料如下:

公元一世纪:于现今以色列之Palestina 开始进行,降水量观测仪器较为简单,最早期为雨量器,而后德国气象学家 G. Hellmann氏利用虹吸原理,制作成虹吸式自记雨量仪,故虹吸式雨量仪亦称Hellmann式雨量仪。
1889年:德国人 A. Sprung和机械师 Fuess氏设计最方便之倾斗式雨量仪,沿用至今,虽有修改,仍成为气象观测自动化必备之降水量观测仪器。
1905年:德国人W. Gallenkamp设计降水强度仪,供观测降水强度之用。
--------------------------------------------------------------------------------
14.何谓土壤温度?土壤温度系指地表土壤各深度之温度,主要系供农业气象使用。

一般分为地表、5、10、20、30、50、100、200、300、500公分等各层深度。在30公分以上之深度,大致都用曲管地温计,50公分以下深度者,则用铁管地温计量测。
--------------------------------------------------------------------------------
15.何谓日照、日射?
日照系指某地实际所受日光照射之时间,是为该地之日照时数。日射则指太阳辐射能中,近紫外线至近红外线( 300 - 4000 nm)间所有直射、散射及反射等光波之总称。
--------------------------------------------------------------------------------
16.日照、日射观测仪器的历史?
有关日照、日射观测仪器之史料如下:
1837年:法国人Pouillet设计日射计并定义「太阳常数」。

1838年:英国人Jordan 设计约旦日照计。
1854年:德国人J.F. Campbell 发明康培日照计。
1897年:英国人 G.G. Stokes 改良康培日照计之缺失而成现今使用之康培司托克日照计。
1903年:美国人Abbot发明绝对日射计。
1909年:美国人Abbot发明银盘日射计。
日照计尚有马文及佛斯德日照计,但使用较不普遍。近年来为求资料更准确,日本英弘公司新开发频率式日照计,甚为准确。唯部分国家之气象单位在最近将来将以直达日射计来观测日数照时,以符合世界气象组织之定义。
--------------------------------------------------------------------------------
17.自记温湿度仪(Thermo-hygrograph)?

使用时间:民国六十年代迄今
用途:连续量测气温及湿度
构造及原理:
以双金片为气温量测之感应部,以脱脂毛发为湿度量测之感应部。气温升降时,双金片随之变形,其变量以传动部机械放大,记录于自记时钟之上层记录纸上。湿度变化时,毛发亦随之伸缩,其伸缩量亦以传动部机械放大,同样记录在下层记录纸上。虽然很早就在市面贩售,但因单机之记录纸放大倍率较大,容易读数,所以至本局自动气象测报系统启用后,才被作为备品使用。
--------------------------------------------------------------------------------
18.百叶箱(Instruments screen)?使用时间:自设站迄今

用途:安置乾湿球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计、通风乾湿计、自记温湿度仪、室内蒸发皿、草温计等。
说 明:
百叶箱依其制作大小,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大型者内部宽度为纵78.6公分,横93.6公分,高106公分。中型者纵横各65公分,高75公分。小型者为单重木板,亦称史蒂文生(Stevenson)式百叶箱,纵48公分,横62公分,高48公分,顶部平坦,略向南边倾斜。百叶箱应能满足下列条件
(1)内部之温度分布均匀。(2)内部之温度与箱外气温相同。
(3)能容纳放置之仪器。 (4)使用辐射热影响最小之材质。
为达上述要求,通常在百叶箱顶端装置抽风马达,以增强室内空气对流。并将百叶箱漆成白色,地面种植浅草,以减少辐射热之影响。
--------------------------------------------------------------------------------
19.蒸发皿(Evaporation pan)?
使用时间:自设站迄今
用途:量测蒸发量
说 明:
自土壤表面或自由水面因蒸发而失去之水量,称为蒸发量,之以水深亳米(mm)为单位。蒸发量之观测设备很多,所得结果不尽相同,120公分口径之蒸发皿,但本局为配合雨量杯之规格量测,仍继续使误差亦难评估。因此世界气象组织乃规定使用用20公分者,目前二者均使用,以作比较。20公分口径蒸发皿多为铜或不锈钢材料作成,直径20公分,深约10公分,开口处尖锐如刃,形同雨量器。器外套一向外弯曲同材质之栅网,以防鸟类窃饮器内之水。观测时先以雨量量杯量入定量软水,至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天),将水倒入量杯量之,二者差额即为蒸发量。
--------------------------------------------------------------------------------
20.乾湿计(Psychrometer)?使用时间:自设站迄今
用途:量测大气中之湿度
构造及原理:
使用 2 支温度计,其中一支感温球部包上白色脱脂之纱布,系一棉线至水盂中,水盂盛入蒸馏水,使水盂之蒸馏水经棉线至纱布处,浸湿感温球部,是为湿球。大气中湿度大时,球部之湿气与大气之湿气平衡,温度保持恒定,若大气湿度降低时,湿球之水气蒸散而吸热,使温度下降。另一支温度计则未浸湿,是为乾球。因此以二者之温度差,可用 Ferrel 氏之研究公式求得当时之湿度。
--------------------------------------------------------------------------------
21.银盘日射计(Silver-disk pyrheliometer )?
使用时间:民国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
用途:量测太阳光线垂直面所受之直达日射量
构造及原理:
木制圆筒底部有一表面漆黑之银制圆板,是为银盘。侧面有一曲管温度计,其感应部安置在银盘下方,圆筒内及银盘上面有数个光圈板,以约制进入筒内之阳光,同时避免风吹入筒内,并防止筒内产生对流。圆筒上面有白色圆板一枚,黑色圆板二枚活动快门。此圆筒架设在赤道仪式之架上,安装于四季不受障碍物影响之空旷之水泥台上,赤道仪与子午线面平行,温度计调在北边读数,圆筒开口则对准太阳。观测时从圆筒盖及活动快门盖住时开始,每经一定时间开关活动快门,并分别读取银盘之温度,而日射量即由日射引起之银盘升温及仪器常数求得。
--------------------------------------------------------------------------------
22.全天日射计(Pyranometer)?
使用时间:民国六十年代迄今
用途:量测全天日射量用
构造及原理:
日射感应部在半球形玻璃罩下面,外部以圆形铸铁槽盛装,感应器系以锰( Mangaan)及康铜( Constantan)作成之多数热电对连接而成,上面涂上黑色,半球形玻璃罩边以白色盖子罩住,以防辐射热影响测值。感应部受到太阳照射时,随温度差而产生热起电力,再以电位差计测之,即可求得全天日射量。全天日射计安装时,应选四周空旷场所为宜。
--------------------------------------------------------------------------------
23.太阳电池式日照计(Solar-cell sunshine recorder)?
使用时间:民国七十年代迄今(逐步汰换中)
用途:量测日照时数用
构造及原理:
太阳电池式日照计系日本中浅测器公司开发之产品,其感应部以三个太阳电池构成,分别装置于三角柱之二侧及顶端,二侧之太阳电池各自对准东西向,以接受太阳直射光,顶端之太阳电池则接受漫射光。为保护太阳电池乾燥及性能,外面套紧硬质玻璃罩,罩内填入惰性气体,使玻璃内侧不致产生雾翳,影响测值,下端装置于角度调整臂上,可随各地方之纬度调整其仰角。安装时,应注意三角柱过顶点垂直底边之直线,必须与子午线面平行。太阳电池在210W.m*-2时,会产生20mV之直流电压,因此量测20mV以上直流电压之持续时间,即可求得日照时数。
--------------------------------------------------------------------------------
24.最低温度计(Minimum thermometer)?使用时间:自设站迄今
用途:量测最低温度用
构造及原理:
最低温度计以酒精为感温液,形如一般温度计。唯管顶上有一膨胀室,储存微量空气,藉其所生之压力,以减低酒精之蒸发。管孔切面为圆形,管径较一般水银温度计为大,管内有一指标,可上下滑动,指标用黑色或青色玻璃制成,两端成球状,中间之轴甚小,以减少摩擦。酒精柱之顶端因酒精之表面张力及附著力之作用,成一新月形凹面。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绕指标而上升,指标停留不动;温度下降时,酒精柱冷缩,其凹面接触指标右端后,将其向左拖曳而行,故酒精柱顶端所示者为当时之气温,指标右端所示者为此一段时间内出现之最低气温。最低温度计球部有些作成叉形,其用意在于增大对空气之接触面积。
--------------------------------------------------------------------------------
25.探空仪(Rawinsonde)?使用时间:自设站迄今
用途:探测大气中各高度之重力位(压力)、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
构造及原理:
探空仪分为发射机及接收机二大部分。发射机内有压力、温度、湿度 ( 即P.T.U )等感应部,亦有探测臭氧层之专用探空仪,内加装臭氧感应器。发射机携在填充氢气之汽球上,以每分钟 350公尺之速度上升,测得各高度之压力、温度、湿度资料,依序发出信号,由接收机接收,而风向及风速之量测则由汽球之移动水平角及仰角,加以计算,移动方向即为风向,移动速度即为风速。接收机接受之信号,储存在 PC 电脑中,并加以整理,可自动绘制斜温图,印出特性层及日报表,自动编制气象电码,直接传送到气象预报中心使用。本局现有板桥、花莲、永康、东沙岛及南沙岛等探空站,(永康不定期观测,东沙及南沙委托海军观测),除南沙岛外,各站均使用同型之接收系统,第一套系统在民国七十三年启用,为当时最新之全自动探空系统。
气象仪器信息化“气象仪器信息化”是海仪的服务理念,领导层充分认识提升营销服务能力的必要性。经过对多种提升方案的充分调研比较,思创ECRM以其灵活的多区域、多职能部门的矩阵式管理[1]支持以及强大的顾问咨询实力赢得了海泰仪器的认可。本次海泰仪器将通过应用思创ECRM解决方案整合企业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系统以市场部的信息化为目标建立的。一期工程主要针对市场部内外联系、合同管理、合同网上评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发了销售员web查询平台、合同数据管理、合同网上评审、产品信息查询、发货管理、产品发票、客户信息等。
该系统使用以后,主要实现以下功能:气象仪器的销售员可以方便安全的登录公司内部服务器查询自己合同的进展情况;可以实时的收到公司的各种通知;合同管理系统代替手工台帐;商务、生产、设计之间的合同评审可以完全在网上完成,提高效率;发货电子化;财务发票的自动产生与打印。在一期稳定运行后,软件组将根据市场部的需求,继续建立二期、三期工程,完成销售员费用、市场分析调查、市场动态统计、客户管理、订单电子化、售后服务等功能,为企业管理和决策作出支持!
客户售前阶段基本没有划分,各个分院、所和实体子公司的领导非常关注销售信息(包括:应收款、回款),但这些信息的只能是不定期从财务部门获得,缺乏从业务层面上对销售过程进行有效的、实时的、全面的监控6、没有对整个的销售过程进行梳理;导致多数销售处于盲目状态,使当前销售机会的跟踪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机制。
CRM管理软件业务人员处于相对被动销售状态。
针对X气象仪器信息化科学研究总院的业务现状,充实目标客户的资源、销售的过程化控制、减轻销售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变的十分重要;通过建设思创ECRM系统,实现全国客户资源的集中管理,有效地实现销售平台统一;通过系统的机会管理,实现销售的过程管理,从而有效地跟踪当前的销售机会及对重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应用效果实现如下:
1、 集中管理各地气象仪器客户资源,统一客户信息的平台。
2、 提高工作效率,并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共享。
3、 使业务人员的行为更加有效,了解业务员的行动状态。
4、 梳理现在的业务状态,实现气象仪器销售的过程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