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镇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枣庄镇
行政概况枣庄镇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城东20公里处,辖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61个自然村,257个村民组,10781户,人口41823人,面积7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万亩,属典型的农业大镇。
自然资源(1)气候条件适宜该镇紧邻气候变更带——江淮分水岭附近,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可以享受到南国雨季的浪漫,又可以体验到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该镇土壤结构为砂礓土结构,氮、磷、钾等植物生长元素较为丰富,耕地平坦,非常适合于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的综合开发。同时,境内河网密布,水系畅通,拥有港湾、倪湾、苏沟和南北新河等重要水系,大中小沟187条,蓄水涵闸6座,涵桥48处,深井75眼,高程水塔8座。丰富的水土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物产丰富
该镇物产丰富,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许多作物都可在该镇种植,除小麦、大豆、玉米、山芋是该镇的主要农作物之外,该镇还可种植许多药材、观尝花卉和常青树木;在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基础上,形成了诸如:蘑菇、打瓜、花生、蔬菜及瓜果类等特色农产品。枣庄镇地处颍东区中心腹地,区位优越,地下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未来的开采将给枣庄带来无限希望和机遇。
人文资源(1)历史名人
相传元朝末年,以“挖出石人一只眼,天下必大反”为起义口号的著名农民领袖刘福通在帮助朱元璋打下了大半壁江山后因病去逝,其棺就葬在该镇童庄村一个被后人称为“童孤堆”的地方(刘福通古墓)。至今,该镇人民为了纪念其英灵,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就在该处举行庙会,方圆数十公里的人都前来祭拜。因此,庙会十分热闹,是该镇重要的人文资源。
(2)古庙会该镇万亩八里湖境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牛家古庙。相传,最初为牛氏宗祠。由于该地为牛姓居民的聚居地,前去拜祭的人每天络绎不绝。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每年正月初八的盛大古庙会,每年庙会开始后,几万人齐聚此地,数日不绝。同样的庙会还有正月初十的金家庙会,也在该镇境内。
(3)民风民俗
该镇人民向来淳朴、善良、勤劳和好客,在平时的劳动生产中,养成了许多十分有趣的民风民俗,婚丧嫁娶、生老喜庆都有众多的民俗民规。
(4)民间文化
该镇书法、绘画、剪纸和戏曲等民间艺人较多,其艺术创作十分活跃,且经常与外界进行交流,这些民间艺人通过带徒弟和办训练班等方式,将其技艺留传下来,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氛围,是该镇开发民俗文化的宝贵资源。
农业方面该镇是典型的农业镇,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和红芋等农作物,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建立了优质专用小麦、优质大豆等良种生产基地,如:强筋小麦品种9023、内乡188和中黄大豆13等,种植面积广而且成规模;经济作物以间作套种为主,其中有大豆套玉米、红芋套玉米、瓜套棉和瓜套菜等模式。并建立了以刘庄、杨寨、枣庄为重点瓜套棉、瓜套菜的生产基地;以刘庄、李寨为重点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李庄、蒋楼为重点的中药材基地生产;以大桥、蒋楼为重点的牧草种植基地。全镇农田林网面积达2.6万亩;果木林生产350亩,主要集中在大桥村前刘庄果木林生产基地,品种有:石榴树、柿树、枣树等;片林生产达2860亩,主要集中在主要集中在港湾、苏沟和南北新河等地;已绿化大中小沟、河、路、渠林带和林网258条,实现了“农、林、水、路、沟”一体化。为该镇生态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畜牧业上,主要饲养的品种有:肉牛、三元杂交猪和波尔山羊等。同时兴建了畜牧改良中心,以改良中心为依托,以三元杂交猪养殖场为龙头,以“公司+农户”为模式,建立了刘庄、大桥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李庄肉牛生产基地和宁桥、童庄波尔山羊生产基地,从而带动了全镇养殖业大发展。该镇被阜阳市委、市政府评为“畜牧业十强乡镇”。目前,全镇已建立4个肉牛专业村、3个三元杂交猪专业村和2个波尔山羊专业村,养殖专业户达4640户,其中养殖大户达136户(存栏牛5头、猪10头、羊20只以上)。
200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10亿元,粮食产量3.6万吨,油料2463吨,肉类总产量3557吨,固定生产投资总额450万元,财政收入67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21元,大牲畜存栏量0.6万头,出栏0.32万头,生猪存栏2.2万头,出栏3.5万头,山羊存栏3万只,出栏1.9万只。
工业企业枣庄镇拥有昌盛肉类加工厂、黄淮海复合磷肥厂、轮窖厂、振兴面粉厂和枣庄雪花面粉厂等重点工业企业。据统计,全镇2007年拥有工业企业16个,个私企业19个,全年上交利税52万元。目前枣庄镇已建立了工业园区。同时个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已经出台。
交通方面枣庄镇距京九铁路20公里、阜六高速公路15公里,省道二级公路阜展路从该镇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也是该镇通往阜阳市的主要通道。正常情况下,只要20分钟即可从阜阳市区直达该镇。枣庄—口孜、枣杨路柏油路及环镇路、环村路全线贯通,为枣庄镇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社会发展1、枣庄镇拥有3所初级中学及19所小学、1所幼儿园,全镇教师337人,在校学生7893人。2007年枣庄镇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全员聘用制和校长负责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不断提高师资力量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我们以童庄职业中学和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全镇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节水灌溉、畜牧改良、立体种植及“两深一精”农机化技术得到了较好应用。
2、认真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并注重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切实保一方平安。同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常抓不懈。为枣庄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3、枣庄镇文化设施齐备,农民宣传文化中心拥有电视机、VCD音响及各类书籍等先进的教材教具,各种农民文化活动正常开展。该镇文化工作被安徽省命名为基层宣传文化“双百工程”示范点。
4、枣庄镇拥有一所标准化卫生院,投入15万元所建综合门诊大楼已投入使用,院内技术人员业务精湛,医疗设备及办公设施先进,内部管理严格规范。该院以“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被市卫生局评定为“爱婴卫生院”。
5、枣庄镇农贸交易市场长1250米,宽20米,街道全部是水泥路面,交易主要以农副产品为主,日人流量在4000人以上,交易金额在30万元以上。成为颍东区中心农贸交易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