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喉痹

以咽喉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多种中医病证的总称。包括喉痛、乳蛾、白喉及口腔疾病等病证。喉痹多因风热毒邪结聚,气滞血瘀,经脉痹阻;或脏腑亏损,虚火上炎等引起。常见证型有:①风热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咽炎。证见咽喉红肿疼痛,干燥灼热,欲饮水,吞咽感觉不利,伴发热,恶寒,咳嗽痰黄,舌苔微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方用疏风清热汤等。②虚火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证见自觉咽喉不适,微痛干痒,入夜加重,有灼热感或异物感,面潮红,虚烦失眠,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清利咽喉,方用养阴清肺汤、六味地黄丸等。

喉痹

病证名。多由邪热内结,气血瘀滞痹阻所致,主要症见咽喉肿痛,吞咽阻塞不利。

《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灵枢·本脏篇》:“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阳,天气也;阴,地气也。故阴阳之动,使人足病,喉痹起。”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二·咽喉》:“喉痹是相火,有嗌疸,俗名走马喉痹,杀人最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