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黄州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①,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②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③。
逐客④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⑤。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⑥。
【赏析】
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次年二月,抵达贬所。这首诗作于初到黄州时。
牢骚而出以自嘲诙谐,逆境中多能苦中作乐,这是苏轼人格的基本特征。诗人说自己平生都在为口忙,没料到这次被贬到黄州,反到如了心愿,有水产山蔬。官属员外安置,但这样的官自古就是为诗人专设的,别人还轮不上。你们贬我做散官,让我得着空闲,却还要费你们一些酒袋。这些幽默的说法,虽然实质上仍属于苦中寻乐,但又不能不说反映了诗人勇于面对人生挫折,更能超然自解的乐观态度。
【注释】
①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并呼应下文的"鱼美","笋香"的口腹之美. ②郭――外城. ③这两句说,由绕城的长江,联想到江中的鱼美:由连山的竹林联想到"笋香". ④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故云. ⑤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这句说:诗人总是要做做水部的郎官的.梁代何逊,唐代张藉,宋代孟宾于等诗人均曾任过水部郎官职,作者责受水部员外郎.故云. ⑥作者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