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拯
(1982.5~) 浙江衢州人,工学博士。美国电机工程协会会员(IEEE member),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ASME member)。研究方向涉及能源/环境/材料交叉学科,主要包括:低温等离子体物理诊断,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室内空气净化,垃圾填埋气制氢以及纳米结构气体放电物理特性和化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1999~2003年就读于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教授,联合导师为国务院长江特聘学者严建华教授和池涌教授。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ilwaukee, UWM) 博士后研究员,UWM Foundation Research Fellow。
2007年获浙江大学最高层次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校长亲自颁发竺可桢基金荣誉证书和竺可桢奖章,事迹记入浙江大学校志。2008年作为组长获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第一届全国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同年获浙江省优秀博士毕业生和浙江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多次获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浙江大学岑可法教育基金特等奖、Corning奖学金等荣誉。
多次在中国、日本和美国举办的国际会议中做口头报告。研究成果收录于<European Roadmap of Process Intensification>。2008年6月,受美国环保局空气污染技术处(Air Pollution Technology Branch,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邀请,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中心(Research Triangle Park, North Carolina, USA)作关于有机废气处理和能源化利用方面的的口头报告。美国环保局空气污染技术处出具评估报告中给予其工作以高度评价。
2009年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邀请,担任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项目课题评审人,并多次担任 Applied Physics Letter,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Plasma Chemistry and Plasma Processing, Journal of Physics 等SCI期刊的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