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村

1、河北省秦皇岛青龙县隔河头乡河北村自然情况河北村位于河北省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全村总户数为30户,总人口为120人。总耕地面积为1250亩,其中:水田160亩;旱田1090亩。农村劳动力为80人。人均收入达3319元。在小村中属于中上等村。
经济现状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25.9万元。
其中:根据河北村的农业基础和交通优势,建设药材基地,充分发挥了药材基地带动作用,带动20多户农户,药材种植面积达15公顷。
商饮、服务业、运输业、加工业及其他收入达30万元左右。
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全村外出劳务人员30人,年劳务收入达54万元,占总收入的 43 %。
社会事业河北村巷道90%路面铺设水泥路;100%的农户使用自来水;电话普及率98%以上;90%的农户建成标准厕所;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其他事业亦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发展目标(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45元。
(二)新建河北村民族酱菜厂。产值达到250万元。
(三)新建河北村养鹅基地。建成后年出栏3万只。
(四)制定小流域治理年度计划,争取早日完成。
(五)新建河北村河地屯人畜饮水设施。
(六)标准厕所达到100%。
(七)加快劳动力转移,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2、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台城乡河北村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台城乡河北村,在邯郸飞机场南麓,与其南台城村(当地叫河南村)互称‘河南河北’村中原有南河。村中主要企业有麦芽厂、灰窑灰膏厂、预制空心板厂、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等。
3、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河北村位于淮北市西郊,东临202省道,西接101省道,南连淮海西路,淮北市凤凰山食品工业园都在河北村。全村现有人口6200人,村户1535户,耕地面积6300亩。村两委6人,96名中共党员。村集体拥有一个集贸市场,一个村级建筑安装处,一个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村内基础设施完善,农户居住相对集中。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初具规模,两大优势产业已经形成,南部是以张庄为中心的“河家香”豆制品生产基地,北部是以西王为中心的优质油桃种植基地。
3、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泊里镇河北村河北村位于泊里镇驻地,地处平原。村域东西1.5公里、南北1.8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0亩。有居民532户、人口1534人。河北村距同三高速公路泊里出口1公里,交通便利,是胶南市第二中学所在地。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程氏六公由安徽徽州迁此立村。因地势低洼有水泊,故名程家泊。清乾隆年间,许氏十世二支四公许有良由日照许家园迁此,娶程氏为妻,程氏将村宅送许一半,帮又称“许半街”。后异姓增多,改称泊子街,亦称泊里、泊儿。后划分为河东、河南、河西、河北四村。清朝中期在此设集延续至今。河北村现有牛姓、张姓、程姓、王姓等80多个姓氏的居民在此居住。
河北村在解放前以农商为主。解放后相继兴办了工副业项目。1988年该村建起了商业一条街,1997年先后建立了自由贸易区、木材批发市场,年贸易额达到2000万元。1999年建立了占地70亩的养殖业基地,年收入260万元,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支柱产业,村级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全村现有个体工商户410家,独资企业9家。200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5110元。
4、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大村镇河北村河北村位于大村镇驻地,河北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有耕地663亩,山场1000亩。
据传明朝初年,丁氏先祖丁推由江苏海州迁至山东天台山下择地而居,子孙繁衍而立丁家大村。1961年丁家大村分村,村内小河以北定名为大村河北村。现大村河北村有205户,人口597人,除丁姓居民外,尚有孙姓、徐姓、孟姓、张姓、赵姓、刘姓、王姓等少数居民。
大村河北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过去由于山多地少,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方式原始,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该村通过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村在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看重发展了林果业、畜牧业、工商业等支柱产业。尤其近十几年来,该村发展速生用材林300余亩,建设了2600平方米的集市贸易场地,年商业贸易额达600万年。全村工商业户40家,年利润近百万元;个体企业两家,年产值500万元;全村畜牧业年纯收入80万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得到全面发展,河北村先后有5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有6人成为党政副处级以上、军队营级以上干部。该村广泛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使村民素质得到了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该村先后获得“先进党支部”、“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胶南市命名为“先进党支部”,被山东省建设委员会命名为“明星村”[1]。
5.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村概况
河北村位于威海市区南郊,坐落于邓家寨山下。据传明朝中期正德年间,邓心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此安营扎寨,此山由此得名邓家寨。村占地2400亩,人口940人。
河北村始于明朝,原名“活百”,由于河北村坐北朝南,向东与大海相望,向南视野开阔,向西、北是翠绿的山峰。冬天向阳而温暖,夏天受山调节而凉爽,人杰地灵,延年益寿而取名活百。后来由于地处小溪北岸而改名河北村。
河北村有山神庙、雾夼、石门等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
山神庙位于河北村西,邓家寨山主峰脚下。古时山神庙两边是两条河流,庙前有两棵片松,庙前还有一处平地是戏台,台南是两河交汇处。山神庙建于明朝,毁于“文革”时期。今原庙的建筑、院落基础仍存,两棵古树的树根,旧时的戏台尚有剩余。
“雾夼”景观位于攀登邓家寨的必经之路上,山路两边山势险要,形如山门,常年被云雾萦绕,故取名“雾夼”。雾夼外有巨石形似“火车头”和“官帽子”。“火车头”是由几块巨石连接组成,前面一块大石,后面几块稍小,远远望去象一列徐徐开来的火车。在雾夼北侧山半坡,伸出一块石头象旧时官员戴的帽子,所以取名“官帽子”。进入雾夼里门,有处三面陡峭、中间凹陷的奇怪地形,当地百姓称为“缸”,位于邓家寨半山腰,有条小路插入凹陷部位,南北20米,三面是刀削似的石壁,小路北侧,只容一人慢慢经过。
石门为邓家寨寨前的小路,由于路旁是一块大石而取名,可通山前、山后和上邓家寨山顶。站在邓家寨顶峰可俯视威海的大部分村镇,眺望大海和西南群峰。有人曾在晴朗的天气望见昆嵛山后坡。当地村民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邓家寨里一眼井,能值山东半个省,埋了九缸十八锅,不在山前坡”。
6、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河北村村情概况

河北村隶属于程海镇镇星湖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镇北边,距离村委会1公里,距离程海镇1公里。国土面积2平方公里,海拔1553米,年平均气温18.4 ℃,年降水量774毫米。
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69亩(其中:水田446亩,旱地123亩),人均耕地0.5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304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1亩,主要种植桔子等经济林果。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200户饮用井水,有5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20.32%)。有210户通电,有20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1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1.63 %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6户(分别占总数的 59.76 %和54.18%)。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7辆,拖拉机6辆,摩托车6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0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06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51.8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51.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9 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土木结构为主,其中有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0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2.7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5.6万元,占总收入的22.7%;畜牧业收入29.8万元,占总收入的26.6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5头,肉牛16头);渔业收入4.55万元,占总收入的 4.9%;第二、三产业收入22.8万元,占总收入的24.58%;工资性收入48.8万元,占总收入的52.6%。农民人均纯收入2739元,农民收入以外出打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人(占劳动力的11.17 %),在省内务工12人,到省外务工8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稻谷、玉米等,主要销售往省内。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8.9%。
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210户,共乡村人口928人,其中男性510人,女性418人。其中农业人口914人,劳动力380人。该村以是居民均为汉族。
到2008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80人,参合率85%;享受低保2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河北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星湖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10公里,距离中学0.10公里。截止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4 人,其中小学生12人,中学生22人。
该村建有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3个。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1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99.87亩。已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500个(劳均1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民政扶持、财务收支等。[2]
7、云南省大理市鹤庆县草海镇河北村村情概况

河北村隶属于草海镇太平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草海镇东边,距离村委会1公里,距离镇政府4公里,国土面积396亩,海拔2198米,年平均气温13.7 ℃,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作物。有耕地396亩,其中人均耕地0.78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截至2006年底,有农户106户,有乡村人口506人,其中农业人口506人,劳动力27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21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49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自然资源截至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96亩(其中:水田283亩,旱地113亩),人均耕地0.78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水面面积283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电、路、电视、电话四通。全村有106户饮用井水。有106户通电,有8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9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78%和9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91户(分别占总数的86%和86%)。
该村到乡镇道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6辆,拖拉机21辆,摩托车35辆。
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7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96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8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6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1万元,占总收入的28%;畜牧业收入28.7万元,占总收入的2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88头);第二、三产业收入28.6万元,占总收入的26%;工资性收入20.7万元,占总收入的19%。农民人均纯收入2149元,农民收入以农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0.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6人(占劳动力的32%),在省内务工80人,到省外务工6人。
人口卫生截至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106户,乡村人口506人,其中男性238人,女性268人。其中农业人口506人,劳动力272人。该村以白族为主(是汉族、白族混居)。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新性合作医疗428人,参合率85%, 村民的合作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卫生室0.8公里,距离增卫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太平小学,中学生就读到鹤庆一中。该村距离小学校0.8公里,距离中学2公里。截至2006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8,其中小学生35人,中学生13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9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4]
8、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金墩乡河北村河北村隶属于金墩乡西甸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金墩乡东边,距离西村委会3公里,距离金墩乡9公里。国土面积1287.7亩,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2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蚕豆等农作物。有耕地102亩,其中人均耕地0.77亩;有林地275.7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截至2007年底,有农户34户,有乡村人口138人,其中农业人口134人,劳动力7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8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6]
9、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金江乡河北村河北村隶属于金江乡金江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金江乡东边,距离金江村委会0.5公里,距离金江乡9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有2642.6亩,海拔1288米,年平均气温20 ℃,年降水量4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232.6亩,其中人均耕地2.13亩;有林地20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7户,有乡村人口145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人,劳动力8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3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7]
10、山东省平度市兰底镇河北村村庄由来洪武年间,万姓三兄弟由安徽迁来,一个住河北,一个住河南的东南屯。一个住河南的西南屯,因住西南屯的万姓兄弟安家在一个乱葬岗里,故取名“乱地”。后来其家景很快发展起来,在周围各小村享有较高的声望,又加胶平路通过此处,四面各小村的人们向里云集,组成新村。由于“乱地”村的声望高,组成的新村便通称作“乱地”,后觉得“乱地”不吉利,改名为“兰底”。因为村中一河。东西穿通,分成了河南。河北。合作化时,河南.河北组建了两个社,两处办公,自然形成了两个单位,当时连过去的自然村后集一并划归兰底河北。
村庄人口位于镇政府驻地,田新路东西直通村中北侧,东邻张家营村,西靠申戈庄村与胶平路,南隔小清河连河南村,北接桑元村。据2005年统计,居民630户,2130人,耕地面积5252亩。
经济状况该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大搞多种经济,1994年以来,发展个体餐饮业户21户,从业160余人,2005年经济总收入1512.26万元,餐饮服务业收入88万元。
社会事业1998年投资100余万元,硬化美化绿化街道,1987年村民吃上镇供自来水,2005年建村民楼16幢,有小学处,卫生室2处,镇卫生院座落在该村,文化活动室1处,安装固定电话460部,有线电视400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771人。
1999年度被平度市委授予“平度市先进党支部”,2001年度被平度市委授予“平度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2年度被平度市委授予“平度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度被平度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度市文明村庄”。[8]
11、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河北村南彩镇河北村共有689户、1721口人,村域面积6596亩,耕地面积1766亩。党员147人,村民代表55人,劳动力总数1102人。村“两委”班子共有8人,其中有2人为交叉任职,李卫国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该村经济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共有企业13家,其中集体企业4家,个体经营和股份制企业9家,涉及服装、印刷、建筑材料、电线电缆等行业。2007年该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571.8万元,税收78万元,人均劳动所得9389元。
河北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新建设施完善的文体大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娱生活;办起了“养老服务中心”,解决了老人的生活问题;新修路面7000㎡,方便了村民出行;治理边沟100米,清除垃圾400余方,种植各种花卉、灌木及观赏树种1000余株,绿化面积2500㎡,极大的改善了村容村貌。河北村党支部团结有力、积极进取,在经济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工作扎实,能够在创新中不断升级。该村党员队伍中35岁以下10人,占党员总数的7%,高中以上学历28人,占党员总数19%,党员年龄和学历结构逐渐倾向于年轻化、高学历化。[9]
12、山西省襄汾县襄陵镇河北村河北村现有人口1530人,耕地面积810亩,临夏线穿村而过,有1条商业街。
河北村村民主要收入为进厂务工、经商、外出打工。目前,该村已硬化主街道8条,长度1514米,硬化面积8967平方米。绿化主街道1条,建花池20个,改水376户,建沼气池2个,有农家超市1个,学校1所,卫生所1个。[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