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林
陈中林 1928年11月出生,江苏宜兴人,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毕业于天津国立北洋大学(天津大学)。从事地震工程和数字处理研究工作。在傅里叶变换数值计算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方面具有精湛研究成就。独创一套模型曲线数值计算理论;并对强震观测数据的精确处理问题作了深入研究,解决了国际地震工程长期存在的反应谱曲线的精确计算问题,给出了精确算法。在"水库地震及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研究中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地震工程反馈作用研究上,首先提出"大型建筑基础的地震动一般小于自由地面地震动",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获湖北省暨武汉市优秀论文二等奖励。另外还获得其它科研成果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多个。代表性著作有《胶合木结构研》,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80多篇。主要有"谱估算中的泄漏效应研究"(英文)和"细化谱的一个新算法"(英文)均在国际学术会上发表,还有"FT理论及其新算法研究"、"时限信号数据的细化变换原理"、"数据处理中时域特征采样原理"、"地震动力反应和反应谱的精确计算"等在全国学术会和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亟待开发的技术项目有"用模型曲线理论研制新一代频谱仪"、"强震数据精确处理和反应谱计算软件"等。
陈中林 中学高级教师。男,1940年3月出生,上海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专业。1964年8月起在上海市海陇中学任教;1996年8月至今在上海市桐柏高级中学任教。主要业绩: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起参加上海教育学院《中学语文》的编辑工作。1996年兼《中学语文》编委。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在担任教研组长30多年的教研(科研)活动中,主动组织,积极拟定并承担一系列教学科研项目。长期坚持探索,长期坚持实践,排除干扰,经受挫折,多次获得诸如《目标•心理•效应》等区教育科研多项成果等第奖。其中《分段规范,定格到位--高中议论文结构定位》的系列研究课题,同行认为"是个创造",称誉为"陈氏定位"。出版的12个系列的《高中议论文结构定位》专著,已成为广大师生训练议论文的指导性书刊。1997年被学校聘为"导师"。根据教学和应试的需要,30多年来,特别是恢复高考以来,发表了诸如《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高中文言文复习中的思维训练》等40余篇教学论文,1990年前后参加《中学语文疑难语句学用》等多部书的编写工作,1996年起主编、主笔《高中语文教学迁移阅读荟萃》、《高中文言文重点篇的理与练》、《高中现代文重点篇的理与练》、《高中课外文言短文的理与练》等6部著作。教研(科研)所带来的成果,又促进了教学工作。长期把关高三教学,历届高考成绩,都名列同类学校之首,而学生的习作,也时有被发表或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