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芭蕾舞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松山芭蕾舞团

舞团简介

位于东京港区南青山的松山芭蕾舞团(日:松山バレエ団,英:matsuyama ballet)由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共同创建于1948年1月,是日本最著名的芭蕾舞团之一,自建团之日起,就以“上演古典芭蕾”和“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这两大宗旨为主导开展艺术活动,在舞台上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芭蕾舞作品,艺术活动的领域不仅限于日本国内,还经常组织国际性的公演。

松山芭蕾舞团先后创作、演出过《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格蓓丽亚》、《唐吉歌德》、《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古典剧目及《新当麻曼荼罗》、《灰姑娘》等新剧。1986年松山芭蕾舞团年在意大利、希腊、英国公演获得成功。1988年赴英国爱丁堡参加国际艺术节,博得高度赞赏。1991年,作为日本的芭蕾舞团首次出访美国,在纽约、华盛顿公演获得成功。松山芭蕾舞团还把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为重大的目标之一,为实现它付出努力。

1989年,松山芭蕾舞团经日本政府认可,获得财团法人资格。目前,芭蕾舞团团员总数100人,学校及各分部学生总数东京地区为2000人,地方为3000人。松山芭蕾舞团和团员曾先后获得过许多协会奖、文部大臣奖及艺术院奖、劳伦斯.奥列弗奖、舞蹈批评家协会奖等多项荣誉。现在全团仍然本着建团时制定的上演古典芭蕾和创作新剧并重的宗旨,尤其重视在上演古典芭蕾舞过程中刻意求新。特别是近年来,每一个团员都积极从事舞蹈创作活动,把创新作为实现芭蕾舞艺术不断发展的重大课题加以探索。

舞团学校

清水正夫在创办松山芭蕾舞团的同时,还东京创立了松山芭蕾舞学校。如今学校在为芭蕾舞团源源不断提供优秀生源的同时,也在为喜爱芭蕾的人们提供近距离接触这个高雅艺术的场所。为孩子们举办芭蕾培训班,为想提高修养的普通人授课等,松山芭蕾舞学校正在用最平易的方式,让高雅艺术潜移默化进入人们的生活。

学校由现役团员作为讲师,对前来学习的爱好者进行训练指导。每周7天都能来学习,学生可以在白天或夜晚、空闲时间。成人可以在工作闲暇时或者周末。

艺术探索

在日本,芭蕾是最受青年观众喜爱的艺术,但是使芭蕾日本民族化,表现日本人民的生活,却是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四十多年来为之奋斗的。他们除上演经典的芭蕾剧目《天鹅湖》、《吉赛尔》、《葛蓓利娅》还创作了《祗园祭》、《新当麻曼荼罗》等反映日本人民生活的剧目。

1987年为松山芭蕾建团40周年大庆,公演了清水哲太郎创作的舞剧《新当麻曼荼旻》。作者受到日本当麻寺的藏画《观经净土变相图》的启发,构思出二幕五场芭蕾舞剧,该剧描写江户初期(1603年左右)一个画师的故事。画师北马在当麻寺作画时,搭救了被无赖追捕的美女萌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北马想在画的最后一部分画上他心爱的萌姑娘,并已得到萌姑娘的应允。这时搜捕的武士追赶而至,杀死了善良的北马和萌姑娘。二人的灵魂徐徐升到天界,他们未完成的空白,留给后人去填补,他们祝愿人们终将实现自己的心愿。该剧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得到观众和评论界的高度评价,认为表达了二十世纪青年人追求自由和新生活的心愿,是一部富有哲理的舞剧。松山芭蕾团获文化厅艺术奖,清水哲太郎获第三届服部智惠子奖和舞蹈剧评论家协会奖,森下洋子在1985年即获得了国际芭蕾界最高奖劳林奥林比耶奖,他表演的萌姑娘被誉为达到了完美的意境,博得评论界的高度赞赏。这是该团追求芭蕾民族化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他们享誉世界的原因。

纵观松山芭蕾舞团的历史可以看出,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这两位创始人,在前期确实为芭蕾舞团奠定了非常雄厚的基础,但使松山芭蕾舞团真正实现质的飞跃,成为日本顶尖的芭蕾舞团,并拥有广泛国际声誉,长子哲太郎和儿媳森下洋子功不可没。现在清水正夫任该团理事长,松山树子则任名誉艺术导演。

芭蕾外交

松山芭蕾舞团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中国电影《白毛女》改编为芭蕾舞剧的艺术团体,曾先后12次访华演出,记载着一段“芭蕾外交”的历史。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前,该团访华演出次数高达8次,这在众多来华演出的外国文艺团体中恐怕独一无二。该团长期致力于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早在1955年就与中国开始了交流。就在1958年即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松山芭蕾舞团就冲破阻力,来中国上演芭蕾舞剧《白毛女》。主演松山树子因此被称为芭蕾“白毛女”的“祖奶奶”。他们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将中国电影《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剧,并于1958年首次来华公演,获得圆满成功。60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芭蕾舞艺术的发展和提高,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留下了精彩的记录。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8年3月3日到5月1日,松山芭蕾舞团一行46人,应周总理的邀请进行为期2个月的第1次访华演出。演出共28场,代表团先后在北京的天桥剧场、重庆的人民礼堂、武汉的中南剧场、上海的人民文化广场等地公演《白毛女》、《胡桃夹子》等剧目。他们赴华演出之前,在日本演出40多场《白毛女》,但经常遇到阻挠。1958年6月,日本花柳德兵卫舞蹈团赴华演出时,听到松山版《白毛女》轰动北京城的消息。之后,他们所从事的中日友好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理解和赞许。1964年,从9月22日到12月12日,松山芭蕾舞团一行50人进行第2次访华演出,共演出38场。他们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并接见全体演员。松山回忆道:“在和毛主席交谈过程中,他多次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是老前辈了!’毛主席称我们为老前辈,我们很难为情,这是由于中国从这一年开始,全面开展了京剧现代化和古典艺术的改革,而我们则已经把《白毛女》改编成了芭蕾舞。所以称我们为老前辈,以此来鼓励我们。”

1971年松山芭蕾舞团第四次访华演出,周恩来总理亲自观看演出,上台与主要演员森下洋子亲切握手并接见全体演员;1972年7月10日,上海舞剧团访问日本,史学家戏称为中日建交历史进程中的“芭蕾外交”。我们带去了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清水正夫团长全程陪同。他一反常态,脸上留着一把大胡子。他说“不亲眼见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就不把胡子刮掉。”日本右翼势力也十分猖獗。在剧团下榻的东京新大谷饭店和演出地,不断有反对日中友好的宣传车开来开去,挥舞旗子,哇哇大叫,骚扰。日本朋友组织了强大的队伍,支持、保护舞剧团演出的正常进行。为防右翼分子扔燃烧弹,清水正夫的儿子清水哲太郎等芭蕾演员都穿着《白毛女》中的演出服,化好妆,戴着手套,提着浸过水的毛毯,随时准备应付意外。

1984年松山芭蕾舞团第九次访华公演,在北京天桥剧场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亲自观看演出,并亲切接见演员。 1986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主席热情会见了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和副会长、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清水正夫,并合影留念。1992年松山芭蕾舞团第十次访华演出,江泽民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并与清水正夫、松山树子夫妇,主要演员清水哲太郎、森下洋子夫妇及全体演员合影留念。2003年10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天桥剧场会见了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名誉团长清水正夫、剧团总代表清水哲太郎、团长森下洋子等。会见后,李长春观看了由清水哲太郎改编、森下洋子领衔主演的新编芭蕾舞剧《天鹅湖》。2008年5月6日——10日,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于5月8日参观了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看望日本友人清水正夫一家,并与清水正夫夫妇及家人、松山芭蕾舞团部分演职人员合影。并为胡主席表演《黄河大合唱》的片段。

往事略集

●《白毛女》情缘

松山芭蕾舞团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中国电影《白毛女》改编为芭蕾舞剧的艺术团体。1952年秋天,清水在东京江东区的一个小会堂里看到了电影《白毛女》,深受感动,便竭力推荐松山也去观看。当时清水激动地说:“这部影片好极了,这将对日本

松山芭蕾舞团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访华演出《白毛女》剧照。

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极大的影响。”松山说:“其故事情节具有明显的序、破、急,主人公喜儿的黑头发一下子变成白发,很适合于改编为芭蕾舞。”两位多次去看电影《白毛女》,最后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将其改编为芭蕾舞,搬上日本的舞台。虽然他们决定创作芭蕾舞版《白毛女》,但是,只看过电影《白毛女》,手里什么资料都没有,因此,他们给中国戏剧家协会写了一封信,请求他们提供有关《白毛女》的资料。

1953年底,他们收到当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田汉先生的回信,信中附了歌剧版《白毛女》的剧本和乐谱,以及舞台剧照。1954年日本东京未来社出版了以歌剧版剧本和曲谱为内容的《白毛女》(译者为坂井照子、岛田政雄等),日本作曲家林光参考歌剧版《白毛女》的乐谱,创作了芭蕾舞版《白毛女》的音乐。为了显示出芭蕾舞演员苗条的身姿,更符合芭蕾舞的特色,松山专门为喜儿设计了银白色的造型服装。后来,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也采用了这一造型服装。

经过2年多的艰苦创作,1955年2月12日,芭蕾舞剧《白毛女》终于在东京日比谷公会堂上演。清水追忆,当时东京的剧场奇缺,许多希望得到表演场地的团体或艺术家均需采用先交款后抽签的办法来获得剧场的档期。为了演出,当时剧团实力并不强大的他们向银行贷款,抵押了自己的房产和土地,发动了几个团员带着钱去排队抽签。幸运的是他们抽到了2月12日和18日两个日期。

松山树子扮演主角喜儿、清水正夫担任创作的《白毛女》上演后,博得了日本人民的好评。清水回忆道:“那天天气非常冷,但是观众人山人海,连补座都没有。看上去,大部分的观众都是大学生和工人等年轻人。”松山说:“我还很清楚地记得芭蕾舞《白毛女》的首演,我亲自感受到观众的热情,我只是拼命地跳舞。谢幕的时候,观众的掌声经久不停。我看到前排的观众都流着泪水,有的甚至大声地哭了起来,台上的演员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都流着眼泪谢幕”。

●芭蕾舞情缘

松山芭蕾舞团的成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几十年前,清水正夫是东京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因为常去剧院看戏,他爱上了芭蕾舞演员松山树子。几年后,他们喜结连理。为了夫人钟情的芭蕾舞事业,清水正夫放弃了建筑师的职业,以夫人的名义成立了松山芭蕾舞团。清水正夫的儿子承继了父母的事业,成为松山芭蕾舞团的总代表,清水正夫的儿媳森下洋子从3岁开始学芭蕾,在国际大赛上多次获奖。她在《白毛女》中扮演“喜儿”,多次到中国演出。

●牵手情缘

1955年3月,雷任民率领中国贸易代表团访日,此前,由李德全、廖承志率领的中国红十字代表团已成功考察访问了日本,使中日两国民间交流有了很好的开端,成功开启了双方互访的大门。5月,建国后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签订。双方还约定7月间邀请日本著名的松山芭蕾舞团来华演出。关于邀请松山芭蕾舞团访华,其实是廖承志在中央对日政策方针指引下策划并酝酿已久的。中国贸易代表团访日期间,松山芭蕾舞团就彩排过《白毛女》。那年夏天,当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访问时,廖承志向周恩来总理做了详细的报告,介绍该团团长松山树子是日本芭蕾舞现代化的开创者,是她最早把中国的《白毛女》以芭蕾舞剧的形式搬上日本舞台,并亲自扮演了白毛女。松山树子的来华演出使中国观众第一次从芭蕾舞剧中看到了白毛女的形象。

周恩来总理听了廖承志的汇报后十分高兴,他在7月25日会见了松山树子一行,还特地让廖承志邀请我国在歌剧中扮演白毛女的王昆和在电影中扮演白毛女的田华参加这次会见。中日两国三位演员欢聚一堂,也在中日艺术交流史上谱写了一段佳话。

自从松山芭蕾舞团在中国成功演出《白毛女》后,廖承志对松山芭蕾舞团的成长和发展一直给予充分的关注。1964年10月,中国欢庆建国15周年之际,松山树子再次率团来访演出。时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的廖承志在会见松山树子时说,继九年前松山来北京表演《白毛女》之后,这次又演出日本民族舞剧《祗园祭》和《红战袍》,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毛泽东主席也出席观看了松山芭蕾舞团的表演并给予高度评价。

事后,廖承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赞誉松山芭蕾舞团,文中谈到松山芭蕾舞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扬日本独特的表演艺术,创造民族现实的芭蕾舞,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在发展日本民族艺术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而且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极大的贡献。

●中日三代“白毛女”情缘

在松山芭蕾舞团的排练大厅后方,高高悬挂着中日两国国旗,国旗的中间挂着一张肖像,他就是周恩来总理。松山芭蕾舞团多次来华演出,与中国领导人特别是周总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之间的交往成为两国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诸位,今天有日本的白毛女松山树子光临,而且这里还有中国的白毛女,我荣幸地把她们介绍给各位。”1955年,日本芭蕾舞剧《白毛女》主演松山树子应邀前来中国,在欢迎宴会上,周总理特地把中国歌剧和电影“白毛女”的扮演者王昆、田华介绍给松山树子。由周总理亲手“导演”的这次会面,让三位“白毛女”一见如故,此后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中国“白毛女”的帮助下,松山树子把他们的《白毛女》做了大幅修改,努力精益求精。

1971年10月,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率团来中国演出,此时正值中国发生林彪叛逃事件不久。即便如此,周总理还是抽出时间来看演出。事后,当清水夫妇得知当时的特殊情况后,感动得相对而泣。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传到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悲痛不已。为了纪念周总理,他们再次精心排练了《白毛女》,并于1978年来到中国。在人民大会堂的招待会上,中日“白毛女”再度相逢,邓颖超也亲临祝贺,她说:“恩来走了,我来代替他。”

●清水正夫与毛主席情缘

清水正夫曾4次见到过毛主席。那是1964年秋天,松山芭蕾舞团应邀访华演出。10月1日国庆节那天,他有幸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游行。在天安门城楼上,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了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他感到高兴,也感到满足。按照演出日程,他们从北京到哈尔滨,然后直赴南京、上海。令清水先生感到意外的是,在哈尔滨,他们突然接到中国外交部的通知,要剧团立即返回北京。原来是毛主席要观看演出并专门会见他和剧团的主要演员,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11月3日,松山芭蕾舞团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为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等中国领导人演出了芭蕾舞剧《祗园祭》。演出休息时,毛主席会见了清水正夫和主要演员松山树子。坐在毛主席的身边,清水正夫感到非常荣幸。毛主席亲切地向他敬烟,从不吸烟的清水先生接过毛主席递来的“熊猫牌”香烟。毛主席说,你们演出的芭蕾舞剧内容很古老,但与日本目前的状况很相似。文艺要尊重传统,但贵在创新。清水先生对毛主席说,我们经常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艺术。毛主席听后笑了。令清水先生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毛主席和日本客人谈,也和其他中国领导人谈,气氛融洽,宛如家人。他当时想,这样亲密无间的领导集体恐怕举世无双。谈话时,他注意到毛主席衬衣袖口上的补丁,也看到了毛主席脚上那双中国老百姓常穿的黑布鞋,当时感到有这样的领导人,中国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抚今追昔,清水正夫非常感慨。他说,松山芭蕾舞团编演《白毛女》和到中国演出,曾遭到一些人的非难。但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事,不论遇到多大阻力,终归会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编演芭蕾舞《白毛女》,这不仅是用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的一次尝试,更重要的是对当时日本的妇女解放运动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通过白毛女的遭遇,可以使日本人民了解中国的社会,了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一场革命。中日邦交正常化前,松山芭蕾舞团访华演出也遭到一些人反对。面对这些,他们坚信,日中这两个邻国决不会永远被隔绝。后来,松山芭蕾舞团当时所从事的日中友好活动终于得到了人们的理解和赞许。去年,天皇和皇后访华归来后,曾会见了长期从事日中友好活动的人士。皇后对清水先生说,你们那时编演《白毛女》,还到中国去演出,谢谢你们。

清水正夫回顾这些往事时心情非常激动。他认为是毛主席给了他克服困难,坚持真理的勇气和力量。他说,松山芭蕾舞团的每一个人至今都对毛主席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的感情。毛主席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他把一盘散沙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他清除了外国在中国的殖民势力,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他的影响已超出了中国国界。今天,中国在邓小平先生的领导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是毛主席长期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的继续。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我感到非常高兴。

剧目介绍

●《吉赛尔》(ジゼル)

作曲: 阿道夫-夏尔·亚当

编舞: 清水哲太郎、外崎芳昭

主演: 清水哲太郎、外崎芳昭

初演: 1977年11月12日(东京厚生年金会馆)

舞台美术: 川口直次

照明设计: 外崎俊彦

服装设计: 森田友子、清水哲太郎

●新版《天鹅湖》(新「白鸟の湖」)

作曲: 柴可夫斯基

编舞: 清水哲太郎

主演: 清水哲太郎

舞剧剧本: 清水哲太郎

照明设计: 外崎俊彦

●《胡桃夹子》(くるみ割り人形)

作曲: 柴可夫斯基

振付: 清水哲太郎

主演: 清水哲太郎

初演: 1982年11月5日(东京厚生年金会馆)

舞台美术: 川口直次

照明设计: 外崎俊彦

服装设计: 森田友子、清水哲太郎

●《灰姑娘》(シンデレラ)

作曲: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编舞: 清水哲太郎

主演: 清水哲太郎

初演: 1990年6月9日(东京文化会馆)

舞台美术: 川口直次

照明设计: 外崎俊彦

服装设计: 八重田喜美子

●《罗密欧与茱丽叶》(ロミオとジュリエット)

作曲: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编舞: 清水哲太郎

主演: 清水哲太郎

初演: 1980年11月15日(东京文化会馆)

舞台美术: 川口直次

照明设计: 外崎俊彦、古田毅志

服装设计: 森田友子、清水哲太郎

海外公演

1958年(昭和33年)——(剧目:《白毛女》、《白狐温泉》、《赤い阵羽织》、《彼得与狼》,地点:北京、重庆、武汗、上海)

1964年(昭和39年)——(剧目:《祇园祭》、《舞火、土》、《日本舞蹈》,地点: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平壤)

1966年(昭和41年)——(剧目:《日本太鼓》、《日本ばやし》,地点:北京、延安、西安、韶山)

1971年(昭和46年)——(剧目:新版《白毛女》、《冲縄の五人娘》,地点:北京、延安、西安、武汉、长沙、韶山、上海、广州)

1973年(昭和48年)——(剧目:《红色娘子军》,地点:北京)

1973年(昭和48年)——(剧目:《民间舞蹈》,地点:北京)

1977年(昭和52年)——(剧目:《古典芭蕾舞音乐会》、地点:北京、上海、桂林)

1978年(昭和53年)——《剧目:《葛蓓利娅》、《天鹅湖》第二幕、《ライモンダ》、《赤い阵羽织》,地点:北京、天津、沈阳、上海)

1984年(昭和59年)——(剧目:《吉赛尔》、《天鹅湖》第二幕、《唐吉柯德》,地点:北京、天津、沈阳、上海)

1984年(昭和59年)——(剧目:《吉赛尔》、《天鹅湖》,地点:意大利)

1985年(昭和60年)——(剧目:《吉赛尔》、《天鹅湖》,地点:伦敦、希腊)

1988年(昭和63年)——(剧目:《吉赛尔》、《新当麻曼荼罗》,地点:爱丁堡)

1991年(平成3年)——(剧目:《吉赛尔》、《新当麻曼荼罗》,地点:美国)

1992年(平成4年)——(剧目:《胡桃夹子》、《灰姑娘》,地点:北京、上海)

1996年(平成8年)——(剧目:《胡桃夹子》,地点:上海,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

2003年(平成15年)——(剧目:新版《天鹅湖》,地点:北京、上海,《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5周年特别演出)

获得奖项

在松山芭蕾舞团的一长串各种大奖的获奖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是现任松山芭蕾舞团团长、著名芭蕾舞艺术家森下洋子。《世界新闻报》记者问过日本朋友,即使是对芭蕾舞艺术不甚了解的普通人,森下洋子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代表日本芭蕾界的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由此看来,松山芭蕾舞团可以称得上两代芭蕾舞精英之家。

以下是松山芭蕾舞团在世界芭蕾舞舞蹈比赛或日本本土所获的部分奖项:

1957年——日本教育厅长奖,《白狐温泉》松山芭蕾舞团。

1959年——日本和平文化奖,《白毛女》松山树子。

1961年——日本教育厅长奖,《奥赛罗》松山芭蕾舞团。

1963年——日本教育厅长奖,《祇园祭》松山树子。

1969年——日本第一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

1970年——日本教育厅艺术新人大奖、第二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

1974年——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金牌,森下洋子。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铜牌,清水哲太郎。

1975年——日本文化艺术节大奖,《天鹅湖》森下洋子。

1977年——日本文化艺术节大奖,《吉赛尔》清水哲太郎/森下洋子。第九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唐吉诃德》清水哲太郎/森下洋子。日本教育厅艺术新人大奖,森下洋子。

1978年——日本教育厅艺术大奖,清水哲太郎。

1980年——日本第11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松山芭蕾舞团。日本舞蹈艺术大奖,松山树子。日本教育厅艺术新人大奖,《罗密欧与茱丽叶》,清水哲太郎。

1982年——日本每日艺术奖,森下洋子。

1983年——洛桑国际芭蕾比赛,吉田都。

1984年——洛桑国际芭蕾比赛,平元久美。日本都民文化栄誉大奖,森下洋子。日本教育厅艺术大奖,松山芭蕾舞团。

1985年——日本第16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松山芭蕾舞团。日本艺术院大奖,森下洋子。日本文化厅艺术奖,《唐吉诃德》,松山芭蕾舞团。第一届服部智惠子奖,森下洋子。劳林奥林比耶奖,森下洋子。

1986年——日本第17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清水哲太郎/森下洋子。日本舞蹈作品比赛第3名,《发展》(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清水哲太郎。

1987年——日本第18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清水哲太郎。民音艺术奖,清水正夫。日本文化厅艺术奖,《新当麻曼荼罗》松山芭蕾舞团。日本舞蹈作品比赛第3名,《新当麻曼荼罗》清水哲太郎)。第一回村松赏,贞松正一郎。第三届服部智惠子奖,清水哲太郎。

1988年——日本第19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松山芭蕾舞团。日本第十届仁村舞蹈奖,清水哲太郎。

1989年——日本第20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松山芭蕾舞团。洛桑国际芭蕾比赛,橘本美奈子。日本表演协会家庭娱乐优异奖,松山树子。第二回村松赏,平元久美。

1990年——朝日新闻奖,森下洋子。日本第21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松山芭蕾舞团。日本特别表彰奖,森下洋子。日本文化厅艺术奖,《灰姑娘》松山芭蕾舞团。第三回村松赏,山川晶子。

1992年——日本第24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松山芭蕾舞团。

1994年——日本外交厅长奖,森下洋子。

1995年——第七回村松赏,佐藤明美。日本第26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松山树子。

1996年——日本第27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广岛电视、文化和体育奖,森下洋子。

1997年——日本第28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日本第28届舞蹈影评人协会新人奖,佐藤明美。

1998年——日本第29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松山芭蕾舞团。

1999年——日本第30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

2000年——日本第31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日本舞蹈艺术大奖,清水哲太郎。

2001年——日本第32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

2002年——日本第33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

2003年——日本第34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

2004年——日本第35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10月,中国文化部授予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文化交流贡献奖”。

2005年——紫绶褒章,清水哲太郎。

2006年——日本第37届舞蹈影评人协会奖,森下洋子。

2007年——第17届松山芭蕾舞奖颁奖典礼,加藤耀子(艺术奖),键田真由美、佐藤浩希(艺术奖励奖),平多宏之、阳子(教育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