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顿镇
基本概况总面积71平方公里
辖28个行政村133个自然村
人口7.8万人
耕地6.8万亩耕地
1986年撤乡设镇
地理位置南顿镇位于河南项城市西郊,距市区6公里,漯阜铁路、106国道穿境而过,长虹运河横跨南北,东及东北邻城郊乡,南邻范集乡,东南邻永丰乡,西及西北与商水县接壤
行政区划辖24个村委会南顿村、河口村、杨庄村、八联村、位庄村、任冢村、白坡村、刘店村、马旗村、周楼村、齐坡村、王庄村、刘寨村、七沟村、王坡村、彭庄村、汪庄村、马楼村、玄六村、田园村、姜庄村、高洼村、水刘村、东风村。镇政府驻南顿。
历史文化据《太平环宇记》载:“南顿,古顿子国,后逼于陈南徙,故号南顿,其城令尹子玉所筑。”汉置南顿县,晋惠帝置南顿郡,宋熙宁六年省为镇,入商水、项城。明省入项城,清设南集牌,民国时设区。建国后为第六区,1958年成立南顿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为南顿乡,1988年撤乡设镇。原辖28个行政村,133个自然村。2006年,将与城区接壤的东风、荣楼、郑营、邓湾、刘香庄5个行政村共13.59平方千米、27297人划入城区(说明:东风行政村按城区管理,由南顿镇政府代管)。
经济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为目标,按照“重工、强农、扩城、活商”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大胆开拓,抢抓机遇,开创了南顿工作的新局面。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26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6亿元,财政收入5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0元。南顿已成为周口市综合实力20强乡镇之一。
南顿镇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南顿镇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得粮食、畜牧生产稳步前进,粮经比例日趋合理。农民收入逐年攀升。目前,全镇有效灌溉面积达6.2万亩,旱涝保收田6.2万亩,各种农业机械5200台(套),规模养殖场108个,畜牧业总产值达9860万元。优质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2.5万亩,粮经比例为6:4。南顿的小杂果种植基地,盆景园艺花木基地、蓖麻种植基地不但成了项城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典范之作,而且还辐射带动了南顿镇其它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南顿镇强力推行工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强镇富民的必由之路,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乡镇企业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并利用优越的环境、优惠的条件、优质的服务,力促乡镇企业上数量、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尤其是南顿的农机配件生产加工已成为项城市的特色产业,近千个生产厂家已形成区域化生产之势,其中规模企业106家,一般纳税户28家,从业人员达6800人。农用车配件近20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是时风、飞彩、巨力等大型农机集团指定配套产品,其中拳头产品离合器、方向机、制动器等在全国市场已三分天下有其一。为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飞跃,镇党委、政府着力引导企业进行了几个转变;企业管理模式由家族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企业竞争机制由小群体价格竞争向集团化品牌竞争转变。目前,已催生了一批骨干企业,如荣楼车辆配件厂、城西离合器厂等,不但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而且实现了集团化生产。并出现了南顿、东风两个年纳税超百万元的行政村。
南顿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小城镇建设是发展乡镇企业的有效载体,发展第三产业的良好依托。南顿镇依靠毗邻市区的地理优势,按照“布局合理、统一规划、集中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走以地生城,以地养城的路子,已成功建成了荣楼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内包括商业区、工业区、农贸区、行政区及居民区,不但高标准构筑了小城镇框架,而且在“三通一平”等优惠的政策引导下,聚扰了各方能人志士前来南顿投资经商、办厂,目前,荣楼新区正在开发建设之中,该新区建成后与市区紧密相连,必将带来无限商机。
南顿镇的旅游业方兴未艾。南顿,古称顿子国,汉置南顿县,历史悠久,地杰人灵,境内东汉古迹多处,南顿故城、白果树、扳侧井、倒栽槐、饮马池等景点均已被开发,其中南顿故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故城原址,修缮了统天殿、光武殿等,并新建许多景点,园林花卉、亭台楼榭、散布其间。每年庙会客流量近百万,成交商贸金额上千万元,一个新兴的旅游、商贸镇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