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井旧址

基本概述
位于江西省瑞金市,直径85厘米、深约5米,1933年,为了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由毛泽东同志带领挖成的。
挖井轶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每一个新中国的小学生都会读到这篇课文,课文里沙洲坝的红井就成了老少皆知的一处胜迹。“沙洲坝,沙洲坝,无水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干旱得连饮水都困难的沙洲坝,被风水先生说成是条旱龙,不能打井,如果打坏了龙脉,十邻八乡都要遭殃。旱灾加上迷信的人祸,使沙洲坝群众的生活雪上加霜。1933年初,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迁到这里后,深入调查,体察民情,写下光辉文献《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并于9月的一天和警卫员一起亲自找水源、挖水井。他对群众说:“我知道你们迷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爷坏了屋场害了人,可我不怕。如果旱龙爷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好了。”在他的带领下,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挖成了。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红井。小小一口井,贮满清泉,也贮满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深情厚意。
发展历史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几次把井填掉,群众几次把井挖开。几填几挖,反映了国民党与群众矛盾对立,反映了群众与共产党心心相印。1950年,沙洲坝人民整修了这口“红井”,并立碑于井旁。至今,“红井”仍然水清泉甘,来这里的参观者都会被邀请喝一口井水,品味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情谊。
今日现状
如今的沙洲坝红井小组就位于“红井”旧址旁,该小组依托“红井”品牌,走“小产品”工业化之路,主要生产“红井”牌粉丝、“红井”牌矿泉水、瑞金革命旧址微缩工艺品等,年销售收入达375万元,小组依托红色旅游人均年纯收入达2100多元。
相关资料
火炬路线
5月14日7:30在叶坪红军广场举行起跑仪式,火炬在叶坪红军广场点燃起跑,途经红井旧址、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地。
5月14日11:30在中央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结束传递,并在博物馆举行庆典仪式。
5月14日13:00火炬团队出发前往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