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宾短语后置
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词结构。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通常出现“于”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当然这是通常,有1、2种情况不是,不过不用考虑。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说,古代汉语介宾短语的这种位置,就叫做介宾短语后置。例如:
1. 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2.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4.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5. 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
6.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陈情表》)
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陈情表》)
9.贤于弟子。 (《师说》)
10.而青于蓝。(《劝学》)
11.学于余。(《师说》)
12.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13.具告以事。(《鸿门宴》)
以上诸例的“以尉首”“以当世之事”“于长勺”“乎东西”与“乎南北”都是介宾短语,在原文中分别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则要提到谓语之前作状语。如“祭以尉首”,要理解成“以尉首祭”,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用军尉的人头来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