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

大岭山大岭山概况
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面积95平方公里,辖下23个村委会(社区),全镇4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4万人。大岭山地处经济活跃的珠三角黄金腹地,位于东莞“三位一体”大市区的中心,毗邻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新107国道、石大路、厚大路、连马路贯通全镇;广深珠高速、莞深高速、常虎高速、龙大高速度均在镇内(旁)设有出口;跟常平火车站、虎门港、宝安机场、白云机场也只是40分钟内的路程;即将兴建的城市轻轨、环莞快速干线也将通过大岭山。大岭山作为东莞中南部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明显。
地理概况
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的中南部,境内有雄伟壮观,景色宜人的大岭山,故名。
南部分别与深圳市的罗田村和本市的长安镇接址,距深圳市区75公里;西南与虎门镇相连,距虎门港25公里;西至西北分别与厚街镇、南城区(篁村)、东城区(附城)相接,距东莞市中心18公里,距广州市85公里。北到东北与寮步镇相连,距石龙镇27公里;东至东南与大朗镇相邻,距常平(东莞东站)28公里。靠近珠江口东岸,处于广州市和深圳市经济走廊中间,庇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理坐标分别是:北纬22°51′——22°57′;东经113°46′——113°52′之间地域。总面积110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大岭山镇南到西南以及西北的边缘地带,分布着海拔100米至530米的山岭数百个。以马鞍山、莲花山、大岭山(大鼓顶)、飞鹅岭、黄婆帐等为主要山峰,峰峦起伏,连绵不断,构成占全镇总面积25%的西南和西北山地。地势边缘,为海拔100米上下,形如馒头的小山丘,星罗棋布。山丘与山丘之间均为缓坡冲积而成的梯级旱地或水田。这种地形,构成大岭山镇的丘陵地貌。在黄沙河沿岸,有海拔15米至30米之间的埔田:大片尾埔、秦山埔、浪尾埔、大沙汾埔、蕉简埔、禾坑埔、杨家陂埔。这些埔田称为大岭山镇的“小平原”。
全镇水田、旱地和山地的土壤,均属亚类,水田主要是由谷底冲积物和缓坡冲积物耕作而成。旱地土壤,在土属分类中,分为赤红壤、砂岩赤红壤、混合岩赤红壤、花岗岩赤红壤。成土母质主要属赤红壤砂岩赤红壤,而山地土壤多为赤红壤。
气候与物候
大岭山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靠近南海沿岸,珠江口以东,受季候风影响,最高温度33℃,最低温度3-4℃,偶有霜冻和冰冻。平均温度22℃。月平均温度22℃以上的有7个月(4-10月),其中7-8月平均在28℃以上。无霜期350天以上。年日照时间200天以上。近1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夏天最高气温记录有37-38℃,甚至40℃。
大岭山经济发展2007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83.0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工农业总产值195.5亿元,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7亿元,增长16.8%;外资经济总产值161.0亿元,增长16.6%;民营经济总产值26.2亿元,增长18.8%。外贸出口(不含转厂部分)18.8亿美元,增长23.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0亿元,增长5.1%;各项税收总额9.4亿元,增长26.7%;镇区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6.0亿元,增长3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增长32.4%;各项银行存款余额69.2亿元,增长4.7%。在全镇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镇村组两级总资产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净资产21.3亿元,增长8.7%;总收入3.6亿元,增长13.9%;纯收入2.4亿元,增长11.3%;农村人均纯收入11555元,增长10.1%。
未来五年,将是大岭山镇深入贯彻落实市“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发展战略,建设繁荣和谐大岭山的黄金五年,大岭山将更具发展潜力、活力和实力,也将更显魅力。
大岭山农业生产大岭山镇致力发展三高农业,是传统的荔枝种植基地,荔枝为该镇特色农业产业,特优品种“糯米糍”曾荣获92年首届全国农产品博览会金质奖,桂味荔枝也获97年农博会名牌产品,远近驰名,现有荔枝种植面积5526亩,广东省荔枝生产无公害示范基地1000亩,省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400亩,同时该镇还成立荔枝专业合作社,为广大种植户在生产销售等各方面提供服务。大岭山荔枝销售价格普遍比其他镇区高30%—50%。
为保护农业农村发展,按省市有关政策,该镇今年拥有农田保护区18044.56亩,区内只能作为农业用途,保护好农业生产。
大岭山——亚太地区最大家具生产基地大岭山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家具制造基地,目前全镇320多家家具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企业220多家,其中,拥有上市公司3家,投资超亿元企业19家,超5千万元28多家。大岭山的家具是外向型的,90%以上的家具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继“中国家具出口重镇”、“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后,2006年又被省评为“家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3年后的今天,大岭山的家具活力依然,优势明显。
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创造出巨大的生产能力,从贴面(料)—白身—细作—油漆—烘干—包装,整个生产过程都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大岭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家具设备博览会。大岭山家具企业台升厂的年生产能力达2亿台套,每天的出口产品达数十个货柜。民营企业富宝家具的年生产量超1万多套,振德家具每月出口货柜450个……
全球最大的木制百业窗帘和气窗的生产厂家柚隆木业有限公司,拥有德国最先进配料设备、1000米双叠涂装吊线、往复式自动喷图机器及UV滚涂设备,每天生产成品帘3000套,半成品100个立方米。
根据亚太家具协会、台湾家具同业工会的统计数字,最近的11年,大岭山的家具出口额连续位居全国乡镇级第一位。
大岭山之宝——莞香树
莞香(树)是东莞特有的珍贵特产,品位高、经济价值大,自元明两代以来在东莞已是内庭贡品。故而当时莞邑地区广泛种植,但以大岭山最为出名。大岭山镇明代以前已广泛种植,以鸡翅岭、龙岗,马蹄岗、金桔、大沙、梅林、百花洞一带较为知名。莞香虽然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但在半世纪前、工业不发达的年代,莞香是生产香料的主要原料,虽曾满山披绿,但由于种种原因、滥砍滥伐,作为一方特产的莞香树荡然无存,濒于绝种,甚至现今许多土生土长的东莞本地人都不知道“莞香”之名,实在令人慨叹。
21世纪一开始,东莞确立了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的目标,开展文化建设新路向,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沉寂多年的莞香树才得以重现生机。
2001年,东莞市植物园开辟了一个珍稀植物园,里边特设了一个“莞香园”,专门育种培植莞香。如今从这里成长起来的数千株莞香,其绿意葱茏,让观者着迷。
2003年东莞市将莞香列入第一批古树名木予以保护——50株位于大岭山公园内的莞香树作为种群之一,供游人观赏。
2005年,在开展植树造林和打造生态绿城的进程中,大岭山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东莞的特有树种——莞香,在大岭山森林公园内开辟了莞香种植基地,占地200亩,种植有莞香树3000多株,全部是大岭山的政府干部亲自带领下在植树节当天种下的。今天,这些莞香树高的已有2米多,最矮的也有40公分高,漫山遍野的莞香长势喜人,香飘四溢。香飘四季的莞香基地成为大岭山森林公园的一道亮丽风景和旅游亮点。保护莞香这稀有的地方特种植物,将莞香作为标志性植物大量繁育推广种植。久违了的莞香不久将风采重现,“香”遍莞邑大地。
莞香又名白木香、牙香树、土沉香,为瑞香科沉香属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在中国树木中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树木。燃点时清香飘逸,不见烟雾缭绕,但闻香气撩人,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深受大众欢迎 。自明代中叶起,不单列为内庭贡品、香飘中国,且远播东南亚等国六百余年。莞香在古时代已价格不菲,据《广东新语》所载:“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莞人多以香起家。”可见当时莞香在东莞商贸上的重要地位。即使在今天,中等的“白木香”,常见的“镰头香”每公斤也需20多元。“沉香”“牙香”(女儿香)则价值更高了。莞香燃烧时,气味清香,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受社会大众欢迎,历几百年而不衰。莞香在唐朝已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由于产地主要集中于东莞地区,故而又名莞香。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广东商易发达,就以商品的特性形成了著名的香、药、花和珠四大墟市,其中的香市寮步就单以买卖莞香(土沉香)而兴旺起来的。当时莞香不仅畅销内地,而且经加工后由人力挑到香港出售,并大量转口远销东南亚、以及中东阿拉伯等国。货栈里的莞香囤积如山,香气冲天,“香港”便由此而得名。
大岭山下属行政村连平村 大沙村 杨屋村 大塘朗村 水朗村 新塘村 鸡翅岭村 金桔村 元岭村 矮岭冚村 农场村 旧飞鹅村 梅林村 百花洞村 大环村 颜屋村 下高田村大岭村大塘村 太公岭村 马蹄岗村 大片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