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号航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美国号航母

该舰是小鹰级的第三艘,1961年1月9日由纽波纽斯船厂开工建造,1964年2月1日下水,1965年1月23日服役。在它服役生涯的早期进行了U-2飞机的起落试验。1975年6月30日改装为多用途航母。在最后一次巡航后发现状态较差,1996年8月9日退役。

用途: 多用途航空母舰

舰艇级别: 小鹰 编号: CV 66 续航力: 4000海里/30节,12000海里/20节

动力装置: 蒸汽动力,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09000千瓦,4轴

航速: 32节

开始建造日期:1961年1月9日

下水日期:1964年2月1日

开始服役日期:1965年1月23日

载员:舰员2980名,航空人员2500名

排水量:标准61170吨,满载83570吨

船体:长318.5米,宽39.6米

飞行甲板:长319.4米,宽75.6米

吃水深度:10.8米

改装以后的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武器系统,4座SRBOC电子对抗诱饵发射装置,1台SLQ-36“女水妖”拖曳式诱饵

舰载飞机:80架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SPS-49对空搜索雷达,SPS-10F水面搜索雷达,SPS-64导航雷达,SQS-23声纳,Mk-95火力控制系统

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0节

“美国”号(CV-66)只是在“星座”号的基础上作一些改进。1967年6月8日,美国船只遭到以色列鱼雷快艇和战斗机的攻击,它奉命前往进行救护。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号是参战的美国舰船之一,它是唯一从阿拉伯半岛两翼的红海和波斯湾向伊拉克进行打击的美国航空母舰。越南战争期间,它3次开赴越南沿海,参战时间长达112天。1996年8月9日,“美国”号宣告退役,现停留在费城港口,等待着决定它将来的命运。它的位置由“斯坦尼斯”号(CVN-74)核动力航空母舰取代。

它曾是海上的霸王,曾几何时,在全球各大洋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它是美国海军的骄傲,当然也可以说它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强力工具。自从1965年正式编入美国海军序列,到1996年退出现役,它参加过包括越南战争、沙漠风暴行动、波黑的“持续自由”行动等重要战事。这里所说的它,就是美国小鹰级航母的第三舰“美国”号航母。可以说,“美国”号航母顶着无数的光环,绝大多数曾在“美国”号上服役的官兵都希望它能“安享晚年”,但“事与愿违”,声名显赫的“美国”号航母于近日完成了它“最后的任务”。

5月20日晚,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出人意料地宣布说,已退役的“美国”号航母在经历了一连串的爆炸实验后,于6天前在距离美国海岸58英里处沉入6000多英尺深的大西洋底。

已经失去动力的“美国”号航母是4月19日被拖离费城旧军港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根据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事先精心策划的方案,美国海军水面、水下、空中兵器对其实施了“实弹攻击”,另外“美国”号航母本身也在多处安装了高爆炸药。在抗了整整25天的狂轰滥炸之后,这艘曾叱咤风云的钢铁巨兽,船体于当地时间5月14日上午11时30分开始大量进水,然后默默地沉入大西洋。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被炸沉的最大型战舰。在冰冷的海水即将淹没“美国”号航母之前,实验现场的美海军官兵集体向其行礼致敬。服役时参加过很多次美军的作战行动,退役后“沉没”于大西洋底,为美国军方设计建造下一代航母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这次“沉没”对“美国”号航母来说,可能是它最好的“归宿”。

为了避免向外界泄露如何击沉航母的相关信息,美军方对该次试验内容严加控制,并谢绝外界观看和媒体采访,就连那些曾在“美国”号服役的老兵也无一例外。可见,美国军方对这次试验十分重视。在长达25天的狂轰滥炸期间,航母上安装的数百套传感器和摄像机拍下和记录了所有的试验数据,而这些数据将成为美国建造21世纪新一代航母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此次试验获得的数据,对于整个美国军事造船业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美国海军造船业的研究人员,在某些领域至今仍在使用二战时期的计算数据,这显然已经不能符合现代要求。另外,进入2005年以来,印度、韩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都表现出发展本国的航母的意向。为了保持在全球军事领域的领先地位,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发展新一代航空母舰对美国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但仔细观察,“矛”的发展总要比“盾”快很多,攻击武器的威力提升高于防御性武器的发展速度。虽然从未在实战中检验,但越来越多地针对航空母舰的新武器出现,却让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前苏联军事战略家曾提出,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在海上抗不住陆基先进远程武器和水下、空中、水面武器的高速密集攻击。例如,前苏联研发的“日炙”导弹便以攻击美国航母为“己任”。一旦航母进入其射程,那么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此外该导弹的威力极大,一到两枚就可以使航母丧失战斗力。作为海上巨无霸的航母如果被击沉,损失就不仅仅是舰队战斗力了,一旦消息传开,对整个参战官兵的心理和士气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其次,二战结束后,美国的航母编队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像样的对手,在冷战时期,美、苏虽然摩擦不断,但也从未“大打出手”。而近十多年进行的战争,美国海军都是以规模庞大的航母战斗群为攻击平台,有时甚至会集结两到三个或是更多的航母战斗群,攻击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国家。在无对手的情况下,航母战斗群总能“毫发无损”地将对方击败,但如果换成是“重量级”相当的对手,航母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还有可能“毫发无损”吗?在美军内部一直就这个问题争论。在这次试验的过程中,美军用导弹、炸弹、鱼雷等多种武器,对“美国”号航母尽可能多地实施了各种攻击,从试验后得到的数据中,美军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家航母的弱点,并在新一代航母的研制中加以改进。

第三,“9·11”事件后,美国把反恐定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之一,先是推翻了塔利班政权,接着又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然而,经过这一系列的反恐军事行动后,不但恐怖主义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有越反越恐之势。恐怖分子对海外美军的袭击经常采用“不对称方式”,2002年,美国海军“科尔”号驱逐舰就遭遇自杀小艇的袭击而受到重创。“科尔”号遇袭事件使美军方高层意识到,美军舰艇的防卫及生存能力都急需提高,以应对在全球范围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针对美军舰艇的“不对称”袭击。

航空母舰是美国实施“前沿存在”、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核心力量,是美国维护国家利益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如果美国总统在深夜时被叫醒,他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我们最近的航母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自然觉得研究航母的弱点,已经变得非常必要。与此相应,美军的忧患意识和未雨绸缪的考虑,也非常值得其他国家军队在研究发展装备领域借鉴和学习。

相关链接:美国现役航母

美国海军现役有2级1艘航空母舰,分别是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CVN65“企业”号;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10艘:CVN68“尼米兹”号、CVN69“艾森豪威尔”号、CVN70“卡尔文森”号、CVN71“罗斯福”号、CVN72“林肯”号、CVN73“华盛顿”号、CVN74“斯坦尼斯”号、CVN75“杜鲁门”号、CVN76“里根”号。“乔治·布什”号。

美海军规定,和平时期,每艘航母一个标准的训练、执勤和休整周期为18个月,并各占三分之一时间。因此,正常情况下,美海军现役11艘航空母舰,有三分之一在海湾地区、西太平洋、地中海等海外前沿地区执勤或担负作战任务,三分之一进行海上训练,另有三分之一在港内休整或进厂维修保养。当然,战时其训练、休整和维修周期会缩短,能执行作战任务的航空母舰将比平时增加50%至1倍左右,可能集结6至8艘航空母舰投入作战。

美国CVA-58美国号航空母舰美国号航空母舰(USS United States CVA-58)是美国海军旗下一艘原本预计要建造、但实际上却在龙骨安放后就立刻停工而从未真正存在过的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海军第三艘使用国家名称来命名的舰只。原本应该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起造的一系列五艘超级航空母舰(Supercarriers,意指总排水量超过75,000吨的超大型航舰)中的一号舰,但却因为尴尬的用途设计与美国陆海空三军间的任务与预算排挤问题,而半途叫停。

规划用途

194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哈瑞·杜鲁门通过一纸航空母舰建造案,该案预计要建造5艘航空母舰,这除了是美国在二战之后首次规划新型航母的建造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尝试建造超级航空母舰等级的军舰。该计划所需的预算在隔年的《1949年海军拨款法案》(Naval Appropriations Act of 1949)中获得通过,并且于1949年4月18日在维吉尼亚州(佛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的干坞中,放下龙骨开始建造。

早在美国号的设计还在早期阶段时,关于这艘航空母舰的用途,就一直有不小的争议。其中一派主张美国号应该用于针对苏联进行核子攻击的方面,认为它应该有足以让重型轰炸机起降的大型飞行甲板,但牺牲机库甲板空间,只能配置数量很有限的护航战斗机与容纳重型核子武器用的小型弹药库;另一种主张则认为美国号应该要拥有传统航空母舰的攻击火力,使用较大的机库容纳大型的战机大队,与储存充裕的备用弹药。虽然在航舰设计初期,核子武器派获得优势,航空母舰是以核子攻击用的载台为出发点开始发展,但之后却也做了局部的妥协,容纳较多的战斗机。平甲板(Flush deck,意指舰只的甲板是由舰首直通至舰尾)设计的美国号被设计可以让超过10万磅(约合45吨)重的飞机,携带早期型的核子武器(本身重约5吨)进行起降。设计中美国号并没有舰岛,甲板边缘装设有四架升降机,并拥有四具弹射器,四具中的两具设置于舰首,另外两具则是在舰首两侧位置稍微向后退缩一点处。根据当初的预估光美国号本身的建造费用就已高达1亿9千万美元,再加上要组成整个航舰战斗群所需的额外39艘各式军舰,使得舰队总预算高达了12亿6千5百万美元。

军种间的冲突

美国号的龙骨才刚安置不久,建造计划就遭到取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在大西洋与太平洋战区执行战略轰炸,并且投掷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当1946年美国战略空军指挥部正式成立之际,他们认为未来的战略武力投射的任务理应由长程轰炸机来负责,相关的武器与装备的发展与部署也应该以他们的意见为主轴。这个想法自然会与美国海军的规划产生冲突,同时也产生军种间对经费争取产生的摩擦以及排挤的效应。

虽然美国号也具有提供空中支援两栖登陆作战与主导制海任务的能力,但其主要的任务型态仍然是作为长程核子轰炸机的起降平台。这种独特且迥异于传统航空母舰的任务设定方式,使得美国号在起造之后立刻陷入危机。再加上庞大的航舰战斗群之建立费用,对于刚结束战争还没恢复元气的美国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终于,在1949年4月23日,距美国号的龙骨安放才短短五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长路易·强森(Louis A. Johnson)突然宣布终止取消美国号的建造计划。此事件造成当时的海军部长约翰·苏利文(John Sullivan)立刻辞职,并且引发著名的“海军上将起义”(Revolt of the Admirals)事件。这场有多位美国海军将领级人物参与、认为是因为空军意图削弱海军航空战力独厚自身而掀起的不同军种间之内部政争,最后以多位海军高阶将领引咎辞职的结局落幕,包括当时海军作战部长(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路易·丹菲尔德海军上将(Admiral Louis Denfeld)也因而丢官。新成立的美国空军则引以为傲的认为他们成功的“击沉”海军的航空母舰,确保了未来战略武力投射的地位。

不过,虽然美国号的兴建计划终止,但仍然阻止不了核子武器登上航空母舰的趋势——1950年时核子武器首次装置到了航空母舰之上,只不过不是以舰载机携带的方式,而是巡航导弹。虽然预计要部属在多艘航空母舰上,然而天狮星核子弹道导弹(SSM-N-8 Regulus)——美国最早研发的几种核子反制武器(nuclear deterrent weapon )之一——只有曾经在两艘航舰上成功试射过,其中第一枚是发射自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空母舰(USS Franklin D. Roosevelt CV-42)。

后续发展

美国空军虽然成功的阻止海军兴建美国号航舰,并且快速扩充空军战略轰炸机的规模与核子武器的库存。当韩战爆发之后,美国惊觉到面对于苏联积极扩充军备,美国无论在战略或者是战术武力方面都处于衰减的趋势。国防部开始大幅提高国防预算,海军恢复大型航空母舰的兴建,核子武器成功缩小之后,不仅海军舰载机可以携带核子武器成为重要的吓阻性武力支柱,连陆军的火炮都有能力发射核子弹头。空军念念在兹、以轰炸机做为战略武力投射、荣耀独享的想法,也在部署于潜艇上的战略弹道导弹服役之后,从龙头地位上退下,而成为三种选择中的一环而已,不过空军仍然掌控战略轰炸机与陆基战略弹道导弹系统。而美国号航空母舰的事件也是美国空军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唯一一度(意义上)击沉自家人航舰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