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第十中学

海口市第十中学
一、历史变迁与规模
创办于1970年8月,由原红岛小学分校改办而成,1973年发展成完全中学,1994年后为了配合实施海口市九年义务制教育规划,停办高中,改办成初级中学,是“海口市一级学校”。学校位于海口市和平南路12号,毗邻省委、省政府,总面积9990平方米。小小校园,吸引了193名教职工,其中172名教师,3000多名学子在此耕耘学习。我们的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142人,高级教师18人,中级教师57人。
在上级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的硬件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得到很大改善:学校已建起两间多媒体阶梯教室、两间电脑网络教室、五间多媒体实验室、七间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和各处室都安装电脑、空调,改善了办公环境和条件。
学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每年都举办运动会、艺术节、校园文化节、教学研讨会、德育研讨会、中考研讨会、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会,开展课程改革,抓好校本研训,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平台。
二、校训、校风校训:立德、笃行、恒学、尚新
领导作风:公正、民主、求实、创新
校风 教师教风:求实、敬业、严谨、爱生
学生学风:诚实、刻苦、尊师、守纪
三、办学成绩多年来,海口市第十中学始终在省市两级政府和海口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成长,在1998年前曾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学校开展校园改造工作,新盖一栋教学楼,装修一栋旧教学楼,配备了部分功能教室,改造校园布局,美化绿化环境,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师生欢欣鼓舞,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努力办成“学生欢迎、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学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不计其数,仅在2006年,学校被评为“海口市教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海口市先进基层团组织”、“海口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海口市教育局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海口市教育局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美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好单位”、海口市安全社区示范点、海南省中学生第五届文艺汇演二等奖。教师有100多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其中施琼英的论文《纸上谈兵-----中学纸艺课堂教学探索实录》获得海口市一等奖、海南省一等奖,代表海南省参加中南六省论文比赛又获得一等奖;吴坤雄老师上的一节课《勾股定理》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他的两篇论文还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杨雪芳老师的两篇论文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符碧波老师的论文获得全国三等奖;符瑜的论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获得第二届全国优质教案二等奖;张文莲、施琼英被评为海口市第三批农村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先进个人;何新、蒙光伟、李秀萍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何新被评为海口市优秀团干部;施琼英获得海口市继续教育培训优秀辅导教师;符瑜的论文《略论IT时代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获得第二届全国优质教案三等奖;张文莲的案例《赢得了学生就赢得了教学》获得海口市二等奖;符玉薇在海口市音乐学科比赛中获得舞蹈、钢琴和三项全能的三个三等奖;郑淑欢获得海口市优秀课评比三等奖;赵泽伟、张海峰、李晓红、温冬晓在海口市青年教师说课评比中分获二、三等奖;李晓红、温冬晓在海口市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中分别获得二等奖;施琼英被评为海口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陈铿被评为海口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06年我校有98名学生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的各种比赛一、二、三等奖;在毕业班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中考和会考又取得优异的成绩,有99人中考得满分 ,满分率全市普通中学第一名,有28人考上海南中学,186人考上重点中学;中考成绩的综合评价指数达81.14%,列在海南侨中和琼山中学之后的第三名(因两所重点中学是选优招生,所以我校在普通中学中是排第一名);地理、生物会考成绩是169.18分,在普通中学中名列第二。
四、结语
光阴荏苒,春华秋实。海口十中走过了硕果累累的三十六年,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取得一项又一项荣誉,成为在海口市乃至海南省略有名气的学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