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增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男,汉族,1967年2月生,陕西合阳人。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校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12月评为副教授, 2004年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毕业,2005年晋升教授职称。
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1998年:3篇系列论文“中国神话与中国哲学的思维渊源论”分别发表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2、3期,并荣获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1996-1999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年:论文《天人合一:从神话到哲学的文化嬗变》,《广西民族学院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7期做了论点摘编,并荣获广西民族学院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2年:论文《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田野工作的情感》,《思想战线》2002年第4期。
2003年:论文《理论 方法 应用》,《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
《SARS流行与中国都市化问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参与发展:当代人类学对“他者”的关怀》,《民族研究》,2003年第5期。
《毛泽东早期调查的田野价值》,周大鸣主编,《21世纪人类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2004年:论文《人类学视野中的技术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
《乡村科技的推广与服务机制——科技下乡的人类学视野之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乡村土地使用制度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下乡的人类学视野之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科学版)2004年第4期。
主持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广西民族学院重点项目:两广都市化的比较研究。(2000)
广西社会科学项目:当代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2001)
广西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地方性知识与乡村教育。(2002)
广州市社科联项目:永恒的钟摆——农民工流动研究。(2002)
参与研究的主要课题
2002年5月,世界银行贷款安徽铜陵——汤口高速公路社会评估项目,负责方为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
2002年7月,西藏参与式发展研究,负责方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2002年9月,世界银行贷款广西右江航运建设那吉航运枢纽工程项目,负责方为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
2003年4月,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西南扶贫项目(一期)验收评估,负责方为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
2003年8月—2004年12月,“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项目,负责方为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室及广东茂名石油化工公司;
2003年11月,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西南扶贫项目(四期)社会评估,负责方为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
要田野实践
2002年5月,安徽省徽州市黄山区;
2002年7月,西藏拉萨市八廓街,林芝地区错高湖保护区,日喀则市珠穆朗玛峰保护区;
2002年9月,广西田阳县,百色市;
2003年1月,广西隆安县;
2003年4月,广西东兰县;
2003年7月,广东茂名市;
2003年8月,广西隆安县;
2003年10月,广西田林县。
2003年11月,广西环江、罗城、融水、融安、三江、龙胜六县。
研究方向
文化人类学;科技人类学;社会评估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