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化镇

基本概况赤化镇位于四川省市中区广元市西南部,距广元城区16公里,剑门关16公里,白龙湖5公里,昭化古城10公里。交通方便,宝成复线、成绵高速公路和108国道横贯全境,村村通公路,里程达95.5公里(其中硬化18.2公里)。全镇面积59.85平方公里,辖9村53组1居委会,总户数2876户,总人口11108人,耕地面积5416亩(其中田4117亩,旱地1299亩)。
资源环境该镇境属中、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5℃,年均降雨量为970毫米,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有银杏、黄麂、锦鸡、麝等珍惜动、植物。林地覆盖率达80%,林业用地49410亩。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重晶石、滑石、耐火土、粘土等。水资源储量丰富,清江河横贯全境,建有小Ⅱ型水库4座,山坪塘165口,人工蓄水量65万立方米,石河堰15条,提灌站8处。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盛产油菜、核桃、枇杷、梨、苹果等经济作物。当地主要的矿产为赤铁矿、煤。主要企业有嘉铭胶化板厂、芦荟园、陶罐厂、清江砖厂、石羊砖厂,小型水电站一座,中型变电站一个。镇内有一个大型生猪养殖场,年出栏能力在10000头以上,六个中型养鸡场,年产蛋在10万枚以上。
经济发展2006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达3955万元,人均纯收入2600余元,连续三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12%以上。
全镇已引进畜牧龙头企业2家,新建生态养殖小区别个,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50户,建成了镇畜牧产业协会、畜牧总支部,全年生猪出栏将超过3万头,小家禽出栏20万羽,畜牧净收益将突破200万元。
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盛产油菜、核桃、枇杷、梨、苹果等经济作物。
当地主要的矿产为赤铁矿,煤。
主要企业有嘉铭胶化板厂、芦荟园、陶罐厂、清江砖厂、石羊砖厂,小型水电站一座,中型变电站一个。
镇内有一个大型生猪养殖场,年出栏能力在10000头以上,六个中型养鸡场,年产蛋在10万枚以上。
历史沿革赤化原名白田坝,因1933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路过此地,在此驻扎近1个月时间,并建立红色政权“赤化苏维埃政府”,留下大量的标语、石刻,故改名为“赤化”。1935年4月10日,红四方面军在昭化境内的白田坝建置赤化县苏维埃政权。这个时期,广元苏区扩大到剑阁、昭化、青川等地,建立了普安县(剑阁县城)、金仙县(剑阁金仙场)、赤化县(剑阁合林场)、赤化县(市中区白田坝)、赤水县(青川青溪镇)等5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使广元苏区县级苏维埃政权累计达到10个。
文化教育全镇现有九年一贯制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在校学生1400余人,镇内设有敬老院、卫生院、农村信用社、火车站、农贸市场、电信代办所、邮政代办所等.
2008年512地震后,由三星集团捐赠红十字总会援助,建立赤化红十字三星博爱中学楼,2009年12月15日正式搬迁入驻进行正常教学。2010年9月所有工程全部完工。
旅游产业(一)指导思想
大力挖掘红军历史文化,加大广元红色旅游开发,与达州、南充、巴中联合打造成我省川东北旅游线路,做成全省、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红色旅游线路
1、川东北革命将帅故里旅游线:成都--广元(血战剑门关--红军文化园--红军城--红军渡--红军山--木门寺)--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四方面军烈士墓)--南充(朱德故里)--广安(小平故里、华蓥山)--达州(万源战役)--成都。
2、广元市内二日游线路:广元(红军文化园、血战剑门关遗址)--元坝区(马克思街、柳桥牌坊)--旺苍县(红军城、木门寺)--苍溪(文昌宫、红军渡)--元坝(红军山、红军树)--广元。
基础建设512地震期间,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将地震灾害减小到最轻。现在,赤化人民正以救灾恢复为历史发展机遇,全力展开家园重建的工作中现此规划已纳入澳门援建工程中,当前宝轮至赤化段已完成路基铺设整治工作,完在率已达80%,预计2010年5月全面完工。
主要景点建设项目
赤化县遗址恢复:整体维修;公路改造;游览接待设施、公厕建设。总投资:48万元。
主要道路建设项目
宝轮—白田坝(赤化县旧址)10KM公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