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君子之狱
七君子之狱是指1936年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等社会名流遭国民党逮捕的事件。这七君子後来虽然被国民党释放,但部分却在新中国被打成右派,甚至在文革中死于狱内。
背景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时并没有极力抵抗,随后中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的浪潮。1936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由全国50多个来自全中国的团体代表出席,会中发表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建立统一对抗日本侵略的政权。当时选举了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史良、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陶行知等人担任执行委员。
七君子事件
当年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行知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呼应中共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剿共。而11月12日救国会举行了孙中山的纪念活动,担任主席团成员的史良也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联俄容共、扶助农工。救国会多次同情中共的举动惹恼了当时急于清共的国民党,也得罪了上海的日军。当时日本驻沪总领事若杉即命令领事约见国民党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俞鸿钧,要求逮捕救国会成员。
11月23日上午,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等7位救国会的领导人陆续在住宅被补,由於7人都具有专业的社会地位,因此被称为「七君子事件」。
多方营救
1937年国民党正式起诉七君子,并另外通缉在美国讲学的陶行知等7人,随后也在苏州开庭侦讯七君子。当时宋庆龄、何香凝、胡愈之还发起「救国入狱」运动,宋庆龄甚至到苏州监狱要求与七君子一起坐牢。
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正式对日宣战,无暇再应付宋庆龄等人的抗争压力,七君子才於7月31日被保释出狱。
事后发展
虽然中国共产党、民主人士当时极力奔走、营救因为同情中共而入狱的七君子,但这七人在中共建立新中国之后,大多没有获得比较好的待遇。
邹韬奋:1944年7月24日死於上海。
李公朴: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遭到国民党特工枪击身亡。
沈钧儒: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院长,1963年6月11日在北京医院病逝。
王造时:被打为右派,1969年1月14日在狱中悲愤而死。
章乃器:1957年起被当成右派,文革期间曾经被打到体无完肤、奄奄一息。1975年虽然被摘帽,1977年5月13日病逝於北京医院。
沙千里:1982年4月26日辞世,幸运逃过反右及文革。
史良:1985年9月6日於北京病故。文革时曾经遭到抄家,后来受到周恩来保护才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