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镇
概 述现大阳镇是2001年3月由原大阳镇与郭行乡合并后的新建制镇,距城16公里。位于尧都区东部丘陵地带,南临浮山,北连洪洞,东濒古县,西接段店。境内有沟有坡,丘陵起伏,总面积102.7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7287户,共有29117口人,7万亩耕地。截至2002年底,乡村从业人员14591人,其中,女劳动力6625人,农业从业人员8681人,工业从业人员1352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9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4元,粮食总产量达到8676吨,蔬菜总产量达到8193吨,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
农业调产依据“科技兴镇、畜牧强村、果菜富民”的发展思路,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引导,动员广大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各种调产项目得到全面落实,四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一是蔬菜基地:大阳镇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建设推动了全镇蔬菜业的的发展。在抓好1000亩大棚蔬菜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规律,调整思路,大上露地菜,改变以往品种乱杂的情况,统一品种,重点发展秋延西红柿,使蔬菜面积增加到6000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管理上,建立健全培训基地,高薪聘请技术人员重点培训,科学管理,实地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在销售上,投资20万元建起大阳镇蔬菜批发市场,解决菜农卖菜难的问题。乔村、帝庄、官雀、兰里等村的西瓜已形成小气候,面积发展到5000亩,西瓜产量、价格、交易情况十分看好,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另外,东河堤、贤庄、内鼻等村的红薯也有较大的发展,面积达到3700亩。二是林果基地:苹果以上阳村红富士为主,又新增3000亩,面积已达到1.3万亩,并完成5000亩的苹果套袋;新发展枣粮间作5000亩,酸枣接大枣30万株。同时,桃、杏、梨等水果也有了新的发展。三是畜产基地:全镇依托世行养牛贷款,大力发展养牛,牛存栏达到1300头,建起了存栏500头的王雅育肥牛场,出现古贤养牛村,全村养牛户发展到50户,存栏达到180头;养猪方面协调贷款35万元,建起上阳村1000头的沼液养猪场,大阳、乔村、上村、太平、岳壁等村中小型养猪场也有较大的发展,全镇猪存栏达到7018头;利用信用社发放的小额贷款,在南郊、兰里、北郊、李家庄等13个村发展养羊,全镇养羊达到10202只。四是花卉苗木基地:花卉苗木全镇已发展到1000亩,雅园苗木基地占地120亩,投资130万元,塔松、塔柏、雪松等优质苗木已形成气候;金绿洲花卉苗木基地占地100亩,投资100万元,以繁育菊花为主,兼营其他苗木,品种已达50多个,上阳、大阳、乔村、上村等村的小花卉苗木基地正在形成。
招商引资根据大阳镇没有矿产资源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积极创造宽松环境招商引资。2002年7月份,临汾志强钢铁有限公司在王雅村落户,填补大阳镇多年没有企业的空白。该公司一期工程总投资5000余万元,建有258立方米高炉一座,36平方米烧结机一座,球团厂一个,2003年3月1日正式投产,年产生铁能力20余万吨,可实现利税2000余万元。目前,已拥有员工500余人,从大阳镇招收300余人,其中,王雅村招工238人,解决了王雅村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该公司为大阳镇就业企业的龙头,它的建立将为大阳镇的经济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
村镇建设镇党委、镇政府一直坚持村容村貌的改观,把村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典型、树样板,推动全面。2002年上阳村作为全省小康建设重点村,按照“规划一步一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村镇建设整体推进,现已建成二层住宅小楼130栋,村委办公楼、教学楼已投入使用,村民看上了闭路电视,用上了程控电话,使用了沼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02年9月,尧都区在上阳村召开小康村镇建设现场会,副省长范堆相对上阳村的建设经验做出充分肯定,在农村中独树一帜,为小康村镇建设树立了好样板。坡子、王雅、陈埝、上村的村镇建设已具雏形,建设的骨架已基本形成。全镇小康新村建设正在逐步实施。
文教卫生镇党委、镇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1999—2002年,共投资320万元,先后完成2所中学,9所小学的建设,总面积达6880平方米,其中大阳镇初中、上阳、大阳、上村、坡子、陈埝、东河堤六个村建起了高标准教学大楼,上阳村小学配置了四机一幕,并完成兰里、郭行、官雀、靳里、沟里、老母、太平、张家庄等校的撤并工作,彻底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为全镇的教育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大阳镇卫生院建设,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工医疗等服务,完善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服务网络化,通过一体化管理,优化管理,强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和管理监督水平。在提高服务职能方面下功夫,定期安排医护人员到市人民医院学习,培养了心血管、外科、生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购置了相应的设备如自动生化仪,X光机,全自动洗胃机等。
水利设施1999—2002年,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主抓水利建设,先后投资178万元,安装12台变压器,架电线2万米,新打水井23眼,修复旧井32眼,新建防渗渠道1.2万米,购塑料管道1万米,新增保浇地1500亩,扩浇面积2000亩,为调整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解决部分村人畜吃水问题,又投资52万元,修旧井5眼,建蓄水池8座,买水泵5台,铺设更新管道8500米,完善张家庄、郑家庄、乔村、帝庄、南郊等村的人畜吃水工程,缓解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林业建设1999—2002年全镇共投资50万元,完成42条主干路的植树任务,共栽植苗木11万株,全长5.6万米,并育苗500亩。2002年的通道绿化工程中,全镇干部群众动手早,安排早,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落实管护,责任到人,共栽植毛白杨6万株,侧柏7200余株,全面完成通道绿化39.64公里。2002年9月,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经过三个月的奋战,完成7500亩退耕还林任务,共栽植各类苗木180余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