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社区
1、甘肃省皋兰县石洞镇城南社区甘肃省皋兰县石洞镇城南社区,办公地点设在公园巷13号,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办公场所面积300多平方米,城南社区于2003年底开始筹建,2004年2月成立社区党支部,2004年4月选举成立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2名。社区总户数1896户,总人口5148人。
城南社区辖区内有居民家属楼68幢,机关、企事业单位24家。辖区内有休闲娱乐的县城广场、皋兰影剧院,有教育基础设施较好的皋兰一中,石洞小学,有医疗设备齐全的皋兰县人民医院,有图书馆、文化馆及发达的邮电通信企业。
城南社区除建成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还相继建立了妇联、团支部、科普领导小组、残疾人协会等组织。自成立社区以来,在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以社区服务居民为重点,努力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体、社区治安、社区环保等工作。成立了社区家政服务中心,开展保姆介绍、水暖维修、搬家服务、房屋清洁等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项目。
2、浙江省洞头县北岙镇城南社区城南社区位于北岙镇西南面的城郊结合部,于2002年4月份由原双兴、苔岙、埭口三个行政村撤并组建成立,周边与城中居、打水鞍村、小三盘村等相邻,辖7自然村,总面积0.72平方公里,总户数917户,户籍人口2885人,外来流动人口2310人。社区党组织为总支建制,下设3个党支部,正式党员104人。目前采取“村居合一”的运管模式。
近年来,城南居立足实际,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力争走出一条以三产为主,其他产业补充的致富之路。利用居内闲置土地,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壮大居级集体经济;引进多个来料加工点,缓解社区就业压力,提高广大村民的收入。培养整合社区文艺力量,组建4支文艺队伍,充分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生活。2006年,该社区实现社会经济总收入共5985万元,人均收入5587元。
几年来,城南社区分别获得2002年度、2006年度市级学习型社区、2006年度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3、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城南社区城南社区于2003年6月份正式成立,位于隆安县城南部,辖区包括从国泰街往南圩镇方向和蝶城路往二级路方向交汇处南面的单位及居民。辖县财政局、建设局、广电局、移动公司等14个单位和原城厢村的城内街1队,主要街道有堞城东路、城南路等7条。社区总户数约为700户,总人口约为2410人。其中常住人口约2000人,流动人口约400人。
4、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弥城镇城南社区该行政村隶属弥渡县弥城镇,地处弥城镇南边,距弥城镇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镇道路为公路,交通方便,距县政府0.6公里。东邻双海,南邻龙泉,西邻龙华,北邻城东。辖菸元、陆家营等1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572户,有乡村人口5936人,其中农业人口5231人,劳动力340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91人。
全村国土面积2.93平方公里,海拔1,668米,年平均气温16.3℃,年降水量742毫米,适合种植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107亩,人均耕地0.2亩,林地76.3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1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
5、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城南社区社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党支部,并健全党建、社区主任例会、干部季会、考核和出勤等相关制度,并配齐配强社区党支部的领导班子和社区干部。原来社区办公用房只有十几平方米,通过国资调剂搬迁到新的办公地点后,现有120平方米工作服务用房;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社区组织开展社区老年人服务、困难居民帮扶、计划生育指导、平安创建、文化教育等服务工作,取得明显实效。特别是创建卫生型社区,社区均获市级文明社区和省级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称号。[1]
6、安徽省宁国市南山街道城南社区
宁国市南山街道城南社区坐落在市经济开发区,辖区面积约14、5平方公里,办公地点位于丰盛苑小区内,办公面积430平方米,辖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293家,划分为27个居民小组,有常住居民22608人。 城南社区党总支现有党员151人,总支委员3人,均系大专文化程度,下设四个党支部。组建了护老助残、社区矫正、义务巡逻、关心下一代等12支志愿者队伍。设有书记主任办公室、民政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劳动保障办公室、工会办公室、计生办公室、党员电教室、文化娱乐室、图书室、会议室、微机室、档案室等。 城南社区居委会以“抓特色、出精品、创一流”为工作方针,办理社区计生、低保、社会就业、劳动保障、公共卫生、社会治安、民事调解、青少年教育、社区服务等工作。为了宣传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先后成立了健身舞蹈队、戏曲队、秧歌队、合唱队、京剧队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成立了城南社区艺术团;开办了城南社区第一幼儿园;创办了城南社区职业介绍所,并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到社区建设中来。现已吸纳社区志愿者近170人,成为社区建设的义务宣传员。
几年来,社区先后获安徽省第三届“文明社区”、安徽省“科普示范社区”,宣城市第三届“文明社区”,宣城市“充分就业社区”,宣城市“科普示范社区”、“文化特色社区”、“ 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三无一有六好社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