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传说中的毒蛇名。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八十里,曰 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郭璞 注:“蝮虫,色如绶文,鼻上有针,大者百馀斤,一名反鼻。(蝮虫,红白相见的颜色,鼻子上有刺钩,大的蝮虫重达百多斤,又叫反鼻虫)

这里的蝮虫即是虺,上古传说中的一种毒蛇,雄性的虺有九个头。

毒蛇,俗你土虺蛇,大毒蛇。泛指蛇类

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字汇》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虺,蝰地。――《广雅》

雄虺九首。――《楚辞•天问》

〈古〉传说中的毒蛇:雄~九首(首:头)。

~蜮:虺、蜴、蜮都是害人的毒物,喻奸恶小人。

为~弗摧,为蛇若何: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原喻要趁敌人弱小时就把它消灭,后泛指坏人要及早除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