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门岛
雀儿岙村位于临海市东南75公里的东海上雀儿岙岛上,离大陆海岸线最近点约20公里,是海岛村。原属头门乡,现属上盘镇。北临三门湾,南与田岙岛相邻,东与渔山列岛相对,西与白沙码头隔水相望。总面积5.9平方公里,辖跨头、小岙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跨头。村以所在地雀儿岙岛而得名。1992年,全村有66户,242人。有6700亩山林,140亩耕地。有28艘机动船,以涨虾捕鱼为主,兼养殖紫菜等。人均纯收入达4041元,居临海市各村之首。
雀儿岙村,周围海域由雀儿岙、小鹅冠、磨龙坦、仰天饭蒸、水牛头颈、小锣一、小锣二、大锣一、大锣二、大锣三、茄花、前门屿、沙岗屿、石坦、外山等大小15个岛屿组成。海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但在1954年前,基本上是一片荒岛,仅有13户大陆渔民来岛上搭厂开荒种红薯度日。1957年起,有前所、杜桥、上盘等地渔民和农民陆续来岛上定居。随着居民的增多,土地的开垦,渔业生产逐渐发展。
雀儿岙水域资源丰富,约有鱼类43种、甲壳类27种、头足类4种、其它2种。由于该岛海域处于沿岸水系和大洋高盐水系交汇区,故鱼类随着季节变化而品种比例也随之变化。主要品种有:带鱼、黄鱼、龙头鱼、暇虎鱼、日本堤鱼、黄鲫、银鲳、中国毛虾、细螯虾、鼓虾、虾蛄、三疣梭子蟹、乌贼等。渔汛时节,商贩云集,跨头、小岙的晒场上满是鱼虾。
雀儿岙渔丰林也茂,1954~1980年,全村6700亩山,90%以上都栽上了适应海岛气候的美国黑松、火炬松、柏木、木楂、苦楝、乌桕、苦竹、刚竹等竹木和白芒、五草芒、野青茅等草丛。村前屋后还栽上了多种果木,有柑桔、梨、桃、枇杷、杨梅、文旦、葡萄等。森林覆盖率达77.2%。绿化给放牧创造了条件。
村区周围有乌沙头、石坦岛和鸡笼山等旅游胜地。
乌沙头,位于东矶岛南面海滩上,因沙呈黑色,故名。乌沙头东西两面濒海,危岩如石林一样壁立海边,构成各种姿态的画面,有令人看不够猜不透之感。特别是乌沙在阳光折射下,象金子般闪闪发光,好似金沙金地。同时,受海潮冲洗,各种贝壳十分丰富。这里贝壳五光十色,拾了又生,生了又拾,象个拾不完的贝壳仓库。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夏季要是躺在沙滩上纳凉,近景能看到一排危岩象屏风一样挺立,远景便是浩翰无际的大海,海浪有节拍地起伏,海风习习,倾刻就会使人消除疲劳。
石坦,位于雀儿岙岛西南,是头门至雀儿岙的必经之地。由三个小岛组成。其中间小岛随潮水涨落时隐时现。潮水涨时,三岛并二岛。潮水退时,中间小岛将左右两岛连成一片,三岛成一岛。潮涨时,近看那中间小岛被潮水淹没仅留一块象口袋一样巨岩,传说是一只炊皮袋。远看那中间口袋又成一只香炉。还随潮候不同而换景,整个岛像猜不透的迷宫。
鸡笼山位于田岙岛。山下有两个天然浴场,称粗、细沙头浴场。山腰有两块巨岩,就像两只相恋的狮子。更奇妙的是山头有二块奇妙的岩石,一块象鸡笼,一块象只鸡,故人们称之为鸡笼山。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它的优美传说。
雀儿岙与桃渚的南门坑是一水相接的天然海滨浴场,建有饭店、招待所,还配备了快艇,形成了桃渚--雀儿岙"三日游",堪称旅游、疗养、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