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芋

有刺草本。根茎圆柱形,径约2.5厘米,有结节及硬刺,旁生侧根。叶革质,长15~45厘米,幼时戟形或箭形,而有阔或狭的基生裂片,老时常宽甚于长,羽状深裂,基部心形,裂片披针形,长渐尖,有主脉1条,沿背脉有刺;叶柄圆柱形,长60~120厘米,有刺,基部有鞘。佛焰苞长20~35厘米,血红色。旋扭状,仅基部张开;肉穗花序长约2.5厘米,结果时5~10厘米,宽约2.5厘米,密花;花两性,由上及下开放。浆果倒圆锥形,有棱5~6,如葡萄状。花期夏月。
生于阴湿山谷、泽地、池塘。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别名】野茨菇、山茨菇
【来源】天南星科刺芋属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L.) Thwaites [L. heterophylla Schott],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性味归经】辛,平。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消食,健胃。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毒蛇咬伤,淋巴腺炎,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