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垣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刘家垣镇

基本概况

刘家垣镇地处吕梁山南麓洪洞县的罗云山下,总面积92平方公里,有23个行政村,19个农村党支部, 27000口人,50000亩耕地,其中水浇地1000余亩,是一个典型的丘陵旱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境内有国营煤矿——回坡底矿,年生产能力80万吨。刘家垣镇交通便利,两大公路石三线、赵克路纵贯全镇,是西山地区煤炭资源输出的咽喉要道。刘家垣镇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其罗云村素有“赵匡胤故里”之称,至今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7154

14121

13033

家庭户户数

6104

家庭户总人口(总)

26898

家庭户男

13892

家庭户女

13006

0-14岁(总)

8888

0-14岁男

4641

0-14岁女

4247

15-64岁(总)

16993

15-64岁男

8879

15-64岁女

8114

65岁及以上(总)

1273

65岁及以上男

601

65岁及以上女

67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6560

镇下辖村刘家垣村

罗云村

西梁庄村

楼村

西梁村

西义村

东义村

黄村

东梁村

曹家庄村

三峪村

虎峪村

伏珠村

陈村

洄坡底村

效古村

大古村

磊上村

东沟村

岭南村

柴家垣村

小峪村

大麦垣村

建设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团结全镇人民,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工程”、“四大战略”和“3343”总体规划,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小康镇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实施“二三三”发展规划,即抓好二条工业带(刘家垣——罗云,三峪——效古),做大做强;巩固发展三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即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中药材基地、畜牧养殖基地);突破三个工作重点(即小城镇建设、劳动力转移和环境治理),各项工作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镇域经济和综合实力取得了新的跨越和发展。

产业结构

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起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科技为依托,以产业化为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业调产方面,枣树林带和精品园区有了新发展,建成了以任玉锁为代表的精品枣园示范户,枣林面积进一步扩大,同时有序推进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科技示范园、小流域治理、中药材种植、天然保护林工程、发展畜牧业等项目逐步得到逐步实施,营造天然保护林2000余亩,退耕还林4300余亩,成为群众增产增收的增长点。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推进,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10000亩测土配方耕作,引进了小麦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了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在工业调产方面,两大工业带进一步得到了巩固,三年来,投入的项目有:投资1500万元的融通铁厂,投资1000万元年产60万吨的宏达水泥厂,投资2000万元的龙祥机焦厂,投资500万元,年产50万吨的介休晓山煤化公司洗煤厂,投资1000万元年产68万吨的龙盛洗煤厂,投资800万元的朝盛洗煤厂,投资500万元年产30万吨的三峪洗煤厂等,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大幅转移和农民收入较大幅度的增加,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进展。按照以镇带村的原则,几年来,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不懈地在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城镇发展战略。刘家垣村的“三纵三横”街道布局和罗云“空芯”村的改造工程有了初步规模;积极贯彻落实县政府“双通工程”工作会议精神,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8个村的油路工程;在全县“百校危房改造大会战”中,全镇各村累计投资800多万元,兴建和扩建了小学,基本消灭了D级危房;累计投资300余万元改造人畜吃水工程,部分村达到了水管入户;加强了全镇通讯网络建设,通讯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提高。

环境治理

打击非法采矿工作取得了新成就。近几年,采取集中打击和经常监管相结合的办法,对非法采矿进行了有效打击,使非法采矿得到了有效遏制。对私开滥挖现象进行了有效打击,依法取缔了100余座私开小煤窑,对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进行了关停。2005年,县委、县政府在刘家垣镇召开了“全县打击非法采矿公判大会”现场会,公开宣判犯罪分子8人。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销张气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