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玉堂酱园

山东省济宁市城区河南岸的玉堂酱园是一家有着2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生产的各种酱菜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名声远播海内外。玉堂酱园是济宁儒商文化的代表。
玉堂酱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帝五十三年(1714年),是姑苏人戴玉堂在济宁开的一家酱菜铺子,1783年,济宁富商冷长连联和官吏孙玉庭将玉堂买了下来,定名"姑苏玉堂",又名玉堂酱园。后来,冷氏退出股本,由官宦世家孙家独家经营。由于玉堂酱园注重质量和口吻,十分畅销,规模和品种不断扩大,生产的酱菜、酒类南北风味兼有,十分畅销。就连当时的文学作品《镜花缘》也赞?quot;济宁金波酒"为"天下美酒"。1886年,军机大臣孙毓汶将孙家"小菜"送进宫来。慈禧太后太后太后品尝后,连连称赞:"真是京省驰名、味压江南!"并命玉堂把酱菜当贡品,每年送进皇宫。从此,玉堂酱园在京城及大江南北名声大震。1910年,玉堂的远年酱油、什锦萝卜、佳制冬菜,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上获优等奖章。1915年玉堂产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荣获金牌。据1915年《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第172页记载:济宁玉堂号万国春酒、宴嘉宾酒、冰雪露酒、金波酒、酱油获五块金牌。
解放后,经过公私和营,玉堂成为济宁市第一家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玉堂由于体制僵化,管理混乱,曾一度陷入困境。1992年以来,开始调整管理体制,加强总厂的统一管理,树立"玉堂"的统一形象。几年来,玉堂的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结构调整也初见成效。1998年国内贸易部授予玉堂"中华老字号"奖牌和证书,1999年玉堂酱菜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和国家食协授予的"国家质量达标食品"证书。先后开发出复合袋酱菜、无盐米醋、五粮醋、香辣酱、油泼黄瓜、糖醋尖椒等20多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欢迎。
玉堂酱园历经近300年,其间曾多次因天灾人祸和战争等因素陷入绝境,但每次都能够东山再起,再创奇迹,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quot;同仁堂"、"瑞蚨祥""六必居"等老字号一样,玉堂酱园在经营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玉堂酱园一直遵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店训。这朴实无华的八个字,道出了玉堂酱园在经营上的"真经"。历届东家和经理们都讲究选料优质,精工细作。注意研究兄弟厂家酱菜的优点,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宁可赔本也要保证质量。如酱渍黄瓜,选料定点,黄瓜个头均匀,一斤称十三根,且要顶花带刺,经过上好的甜面酱腌出油光闪闪,透绿嫩脆的成品。再如包瓜、蘑茄,要选大小均匀的马铃瓜和五星茄,将加工出的成品包瓜纵横两刀剖开,瓜的边角翻卷,内装的核桃仁、杏仁、瓜籽仁、花生仁、青红丝、桂花等,闻之酱香浓郁,品之甜中有咸,诱人食欲。
说起玉堂的"童叟无欺",济宁的民间传说很多。一说"玉堂是一个制钱的买卖"。无论大人小孩,只要拿一个铜钱,就能到玉堂买两块酱菜,再滴上几滴香油,店员还要送出门外。当年,军机大臣孙毓汶被当朝御史以"既为官又经商与民争利"为由,参了一本。孙得知后,也写了申奏,说自家的玉堂酱园是一个制钱的买卖,便利于民。后来,慈禧太后太后太后传见孙毓汶,听其面陈后,便派官赴济宁查证,回奏说玉堂一个制钱的买卖是真,这才有了慈禧太后太后太后"京省驰名、味压江南"的美誉。一?quot;玉堂的伙计--规矩"。玉堂从嘉庆帝年间开始,制订了"规矩牌","规矩牌"既有做事的规矩,也有做人的规矩,对犯错误的店员和工人要"砸锅",即开除,连大小头目也有"砸锅"的可能。所以,历代玉堂人做人做事都规规矩矩,道德品行让人无可指摘。这些商德义举,口碑相传,为玉堂赢得了无价的信誉。
其次,玉堂酱园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辈辈玉堂人都追求内在质量和外观精美的统一,在包装设计上结合乡土民俗的传统文化,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适合节日饮用的"合家欢"酒,色如红玛瑙,酒瓶上标有诗签,上写"酒以合欢,和气致祥,椿萱并茂,兰桂齐芳",就为过年增添了美好气氛。玉堂酱园给酒起名,文化色彩最浓。有的以节气定名,比如清明节前后饮用的"满庭芳"酒,是用十里香花酿制的。六月暑天的"菡萏香"酒,是用南阳湖的荷花酿成的,闻之清香扑鼻,饮之清爽宜人。饮了用糯米酿制的"玉壶冰"酒,就会令人想起唐朝诗人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名诗佳句。还有玉堂的名酒如"玉芙蓉"、"醉仙桃"、"冰雪露"、"玫瑰露"等等,都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此外,玉堂酱园的管理体制比较科学,能够调动经营者和工人的积极性,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代表。玉堂酱园的两大股东及十几家小股东不参与生产经营,而是从大伙计中选拔总经理,总经理不占有生产资本,仅作为资方股东的代理人,掌管着玉堂的经营管理、人事、财务大权。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授权经营。玉堂酱园多次发行钱票,吸收官僚闲散游资,对外开展投资业务,扩大了资本经营等。玉堂酱园实行量材用人,各级头目都从干得好的伙计中提拔,柜头和伙计分为八级,收入差距达十多倍,体现了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的不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