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甸乡

自然概貌
平甸乡位于云南新平县城城郊,地处省道218线、国道213线中间,东与峨山县塔甸乡毗邻;南与扬武镇的丁苴、老白甸和桂山镇的古城接壤;西与漠沙镇西尼和腰街镇峨德相连;北与新化乡甸末、者渣相接。乡政府驻地为桂山镇西园路22号。乡域内迤岨山脉卧于西,五桂山脉位于北,磨盘山、乌丫山脉卧于南,呈东西走向。境内群山叠翠,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及草场资源;乡域内地形复杂,最高海拔磨盘山主峰2 614米,最低海拔小石缸村大石缸组底刹莫山脚700米;由于受漠沙坝子热空气和高山森林植被的双项调节,呈明显垂直立体气候,国家级磨盘山森林公园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种类繁多。全乡以农业为主,盛产稻谷、玉米、小麦、荷藕、烤烟、甘蔗等农作物,其中:烤烟、畜牧业是平甸乡的经济支柱产业。全乡土地面积55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 110亩,其中田18 135亩、地11 975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25亩。
人口民族全乡总户数6 619户,总人口25 215人,其中男12 791人,女12 424人;农业人口24 015人,非农业人口1 200人;少数民族人口 18 431人,占总人口的73.1%。农村劳动力15 283人,其中从事第二、三产业的2 069人,占总劳动力的13.5%,人口自然增长率7‰,人日密度每平方公里45人。
行政区划 全乡辖13个村民委员会,139个村民小组,178个自然村。
经济概貌2004年,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11 217万元,比上年增7.1%。完成工农业总产值(现价)9 407万元,比上年增 11.8%,其中:农业总产值7 104万元,比上年增15.25%;工业总产值2 303万元,比上年增2.3%。财政收入896万元,比上年增37.2%;财政支出677万元,比上年增17.7%。农村经济总收入6 288万元,比上年增12.8%c。农民人均纯收入1 821元,比上年增441元,增32%。
农业 2004年,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0 056亩,比上年增5.7%,复种指数达199%,粮食播种面积17 555亩,比上年减3 432亩;粮食总产420.8万公斤,比上年减16.5%,农民人均产粮175公斤种植烤烟20 189亩,比上年增189亩,总产达301.47万公斤,比上年242.29万公斤增59.18万公斤;烤烟收购量300.098万公斤,收入3 068.12万元,比2003年1 870.61万元增958.51万元,创历年来最高水平。种植甘蔗4 500亩,与上年持平,交售机榨蔗2.35万吨,实现收入305万元;种植荷藕350亩,产量29.74万公斤。
年末生猪存栏19 705头,肥猪出栏17 900头,分别比上年增0.34%和5.9%;大牲畜存栏6 330头,出栏1 725头,分别比上年增0.96%和8.63%;全乡畜禽肉产量达200.49万公斤,比上年增11.4%。
年内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1.62万元。实施白鹤汉科甲参与式村级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项目,完成投资14.2万元;实施乙本甲余甘子嫁接试验示范项目,完成投资0.5万元;实施小石缸尼底冲封山育林项目2050亩,补植车桑子616亩。年内完成沼气建设450口,其中:国债项目350口,“民心工程”项目100口,全乡沼气池达2 069口。年内共投资74.7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新建、续建、修复水毁工程94件;投资147万元用于坡耕地整治4件共2487.1亩,完成坡耕地配套小水窖500口,全乡小水窖达2 450口。他拉村高标准4 000余亩水浇地工程全面启动,水利化程度达46%。
非公有制经济 2004年,全乡有乡镇企业162个,其中:私营企业6个,个体工商户156个,从业人员1 002人;乡镇企业营业收入5 00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365万元,完成各种税金90万元。主要产品产量:藕粉56吨,酱菜150吨,铁合金1 696吨。全年共引进外资330万元。
商业•贸易 2004年,全乡农村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735万元,农副产品采购总额7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735万元。
金融•保险 2004年,信用社年末存款余额10 389万元,超亿元大关,比上年增40%;全年共投放贷款3 906.8万元,其中投放支持“三农”贷款3 228.8万元,占总投放量的82.6%;年末贷款余额4 790万元,比上年增8.2%,清收合作基金会资金3.8万元。
交通邮电新建村组公路3.5公里。辖区内通车里程达606.6公里,其中:省道1条12.5公里,县乡公路53公里,乡村公路173公里,村组公路193.1公里,其它公路175公里。拥有各种机动车辆1 142辆,其中:小客车47辆、大货车31辆、小货车37辆、农用车77辆、拖拉机515辆、摩托车435辆。全乡13个村65个小组开通电话,电话用户1 821户(固定电话1 336部、移动电话485部),比上年增1.07%。征订报纸252份,杂志385份。
科技教育全乡共有科技机构6个,科技人员26人,建立各种农研会(专业技术协会)12个,科技示范户520户。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96期,培训人数达3.6万人次,举办“农函大”培训4个班12期648人次。2004年推广杂交稻3 510亩,早育秧2 350亩,抛秧100亩,推广杂交王米3 250亩,推广烤烟科技联产联质样榜点2个,共6 250亩;推广烤烟漂浮育苗大棚4个,中棚47个,漂浮育苗移栽大田10 000亩,地膜覆盖移栽10 000亩;推广吮二烤烟6 158亩,云。烤烟14 031亩努力抓好畜禽防疫工作,完成猪瘟防病33 125头,密度达91%;付伤寒27 328头;五号病防疫33 928头;家禽防疫90 615只;大牲畜驱虫2 866头,山羊驱虫3 989只,生猪驱虫23 984头,家禽驱虫38 306只。全年共引进公猪10头,引进LY母猪40头,选留引进良种母猪693头,完成本交3 389窝,人工授精1 038窝;引进文山高峰公牛3头;引进种鹅3 300只。畜厩改造4 086平方米。全年共种植紫花苜蓿785亩,黑麦草77亩,鲁梅克斯50亩,推广配合料2 512.8吨,制作青贮料5 610吨。全年共发展养殖示范户62户。年内,全面开展动物免疫标识及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共佩戴耳标38 652头,完成免疫标识率达90%,产地检疫达95%。
全乡共有学校14所,其中:小学13所,4个设学点,在校生1 910人,教职工181人;中学1所,在校生1 446人,教职工117人。小学巩固率99%,升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9.06%,升学率78.6%。全年投入资金130余万元,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主要用于费贾小学教学楼和宿舍楼、红星小学楼、他拉小学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纳溪小学逸夫楼、昌源小学师生宿舍楼的建设和他拉白沙斗教学点的修缮。远程信息技术教育迈出新的步伐,中学装配了30台电脑,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小学新增多媒体光盘播放系统8套,现代远程教育设备13套,为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文化体育全乡有文化站1个,藏书2万册,板报宣传栏36块。组织老体协自编自演法制宣传节目到各村委巡回演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2次;春节期间,组织纳溪狮子队参加县委、政府举办的春节文体系列活动;“火把节”期间,组织纳溪业余文艺队参加县文化局举办的“火把节”文艺表演;组织乡业余文艺队参加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县体育局举办的国庆55周年文体活动,获一等奖;参加玉溪市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在新平召开的开幕式文艺表演,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深入村、组全面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通过普查,磨皮村有较深厚的彝文化底蕴,彝族原始风俗保存较为完整,如“吃花酒”仪式、祭龙、毕摩竞艺、彝文碑等。其中“磨皮花鼓舞”源远流长,原始套路保存完整,是彝族原始舞蹈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在省内外、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广播•电视 2004年,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6%。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全乡共安装有线电视6个村,72个小组,有线电视用户3 985户。
全面开展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通过普查,基本摸清了全乡13个村委会及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状况。全乡共有篮球场17块,占地面积13 671平方米,场地面积11 108平方米;3人篮球场1块,占地面积608平方米,场地面积304平方米;乒乓球场2块;羽毛球场1块。2004年,组织举办全乡农民“丰收杯”运动会和首届“平宝杯”中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小学举办校运会。全乡共举办各种运动会16次,参赛人数达5 860余人。对13个村团总支书记和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期31人。积极开展“体育特色乡”创建和申报工作,将“磨皮花鼓舞”确定为平甸乡的体育特色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为营造节日气氛,平甸乡在“元旦”期间,举办以簸球、拔河、接力赛、跳绳等为内容的比赛活动。在“六一”期间,13所村完小纷纷举行了以篮球、拔河、接力、跳绳、盲人打鼓、羽毛球、钓鱼、跳远、乒乓球等为内容的比赛活动。“国庆”期间,组织男、女篮球队参加了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县体育局举办的国庆55周年文体活动,男队获第七名,女队获第五名。
文明建设2004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年内全乡共评出市级文明小组1个,县级文明单位4个,文明村5个,县级“五好家庭”1户,“十星级文明户”1 488户,参评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