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武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自然概貌

扬武镇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新平县东南部,磨盘山东麓,龟枢河西岸,东临石屏、南接元江、北邻峨山、西连新平县城,国道213线、323线横穿集镇,是玉溪、红河、思茅三地州(市)四县五乡(镇)物资集散地和八方商贾云集之地,也是省、市、县三级文明窗口,还是全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重镇和玉溪市25个小城镇试点建设镇之一。

扬武镇最高海拔鲁奎山2 389米,最低海拔玉租河510米,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全镇面积48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7 744亩,其中:田9 600亩,地18 144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59亩。



人口区划

2004年末,全镇总户数6 796户。总人日20 920人,其中男10 442,女10 478人;农业人口17 437人,非农业人日3 481人;少数民族人口716 719人,占总人口的79.9%;农村劳动力12 295人,其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816人,占总劳动力的5.3%,人口自然增长率3.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人。

全镇辖大开门、写莫、丕且莫、扬武、赵米克、尼鲜、丁直、老白甸、顺水和马鹿寨10个村委会,99个自然村,106个村民小组,28个行政事业单位。



经济概貌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6 054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全镇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82 801万元,比上年增133.6%。上农业总产值(现价)81 792万元,比上年增158.4%。其中,工业总产值77 089万元,比上年增178.9%;农业总产值4 703万元,比上年增17.4%。农村经济总收入22 110万元,比上年增3.7%;农民人均纯收入2 392元,比上年增16%。财政收入367万元,比上年减6.6%;财政支出651万元,比上年增48.3%。

农业 2004年全镇种植农作物面积48 139亩,比上年增7 264亩,复种指数达174% 。其中大春作物播种33 479亩,粮食总产552万公斤;小春作物播种14 660亩,总产70万公斤;蔬菜6 115亩,比上年增552.6亩,增9.9%;产量299.71万公斤,比上年减35.7%;油料面积1 756亩,比上年增164亩,增10.3%;水果21.8万公斤;烤烟总产量72.34万公斤,比上年增20%,其中上等烟占50.96万公斤;甘蔗总产量3.9万吨,比上年减12%。年末,大牲畜存栏8 301头,比上年增长2.6%;大牲畜出栏2 029头,比上年增14.3%n;生猪存栏18 823头,比上年增7.3%;肥猪出栏188 705头,,比上年增9.1%。山羊存栏6 743头,山羊出栏3 722头。家禽存栏61 430只,出栏71 895只。全年畜禽总产量达229.8万公斤。年内退耕还林2 500亩,完成7件人畜饮水工程。建成稳产高产农田11 089亩。

乡镇企业 2004年,全镇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 113万元,同比增长170%;完成现价总产值78 307万元;完成增加值11 777万元,同比增长95%;实交各种税金3 623万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地方税金1 165.2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317.1%。全镇共有私营企业8户,个体工商户637户,从业人员达3 181人,吸纳了35%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 975万元,新增固定资产2 525万元。

金融•保险 2004年全镇各项存款余额达8 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各项贷款余额1 956.2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 886万元,占总贷款余额的96%。全年各种投保金额达85万元,比上年减少32%,投保人数达1 780人次。

交通•邮电 2004年新建公路11公里,全镇通车里程达434.8公里,拥有各种车辆1 715,货运量达120万吨。邮电业务收入完成23.24万元,电话用户1 500户,全年征订各种报刊杂志560份。



教育文化

全镇小学在校学生1 496人,中学在校学生1 097人,小学升初中298人,中考报考人数273人,600分以上8人,被玉溪一中录取3人,市民中6人,县级高中46人,各级各类中专、职高、技工学校共录取217人。为解决全镇广大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进取意识淡薄,科技利用率低的状况,9月10日成功召开了扬武镇首届教育、科技大会,研究部署了扬武今后六年的工作任务,对教学先进工作者、学科学用科学的先进分子和支教重教的家庭进行大范围奖励,制定出台了《扬武镇基础教育实施方案》、《扬武镇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和《扬武镇科技兴镇实施方案》。民族社区教育有序展开,投入2万元作为民族社区教育启动经费,配置了教学设备,聘请有关专家授课,有7个村委会分别举办了为期3至7天的首期农民社区教育培训班。农民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效果,社区教育工作得到了省、市、县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学校。

 2004年,全镇有文化站1个,8个文化室,藏书2.75万册,娱乐场所6个,板报宣传栏20块,年内图书借阅册次15 219册,借阅人次13 762人次。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型文艺汇演5场次,节目包括小品、合唱、花灯、滇戏、烟盒舞、舞狮等,并举办少儿艺术培训班2期,中老年健身操培训班2期,新闻图片、文化专栏宣传54期,大小宣传标语281条,举办农村美术、书法爱好者作品展2场次,共展出美术、书法作品各45件。

广播•电视 2004年末,全镇有广播站1个,广播覆盖率97%,卫星地面接收站、差转站和微波共38座,安装有线电视用户2 641户,电视覆盖率98.5%。播出广播稿件120条,共组稿电视新闻87条(其中玉溪电视台15条,新平电视普72条。

体育 2004年,组织了多次体育比赛活动,如篮球、拔河、中老年健身操、民族健身操、烟盒舞、斗鸟等,全年参加各项体育健身活动的村民比往年有所突破,活动人数占总人口的50%,比上年增5%。



文明建设

2004年全镇参加争创十星级文明户达2 800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8%,达到十星级标准的有295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共有县级文明单位8家,市县级文明村1个。

民主法制建设 2004年,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镇工作,加强法制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和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积极参与创建安全文明单位、安全文明小区和无毒社区,全年共举办法制宣传骨干培训班3期210人次,发放普法材料4 436余份,制作“四五”普法专栏、黑板报24期,播放普法电影电视4部30场次,开展法律咨询193人次,利用赶集天以案说法宣传教育活动16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8 978人次,组建了一支普法文艺宣传队,全年演出10场次,观众达3 500人次,在中、小学中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镇共订购普法教材600册,做到领导、干部、职工人手一册。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共受理各种纠纷34件,成功解决30件,受理率达100%,成功率均达88%,基层人民调解会共受理各种民间纠纷96件,已解决94件,受理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

民政福利 2004年发放救济粮6.33万公斤、救济衣物265套,106个村民小组1 796户;全镇共有五保户49户50人,其中:分散供养的有33户34人,在镇敬老院集中供养17人。根据优抚政策及时足额兑付军属优待金13.7万元,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2.1万元,共有1 336户1 382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