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村
1、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地处练江下游南岸,是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的纯农村庄。全村现有713户,总人口3713人,仅有耕地1280亩。改革开放以来,东华村党支部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务实创新,走出具有东华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200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783万元,集体纯收入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35元,比全区平均水平约高出26%。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文明村镇”,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省文明模范村”,汕头市“固本强基示范单位”。村党支部连续20多年被上级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支部书记章钦炳多次获省、市、县(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农村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2005年当选为 “全国劳动模范”,是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省十届党代会代表。
(一)干部带头,清正务实,建设坚强战斗堡垒。
“两委”干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要求,每人挂钩5户不同类型农户,每周入户访谈1-2次,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谋发展,做到干部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业绩在一线体现。党支部坚持“一月一党日”、“一季一党课”、“半年一次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一年一次评议”的组织生活制度,并在全区率先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推行党员联系村务制度。支部48名有联系能力的党员,每名联系3—4户群众,共联系群众178户,架起了支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一个干部一个表率、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使党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二)因地制宜,艰苦创业,致力发展生态经济。
针对本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兴办企业无优势的实际,党支部经过多番探讨、研究和请专家论证,确定了走科技兴农之路,致力发展“三高四化特色农业”。目前,全村形成了560亩优质稻、1150亩淡水养殖(包括向周边租养在内)、590亩优质果、405亩蔬菜等4个高产高值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投资80万元,架设100亩镀锌管棚架搞蔬菜示范种植,发展反季节生产,增加复种指数。为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该村采取了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机耕、统一排灌、统一防虫灭病的“五统一”服务措施,种子农药化肥由村供销站定点销售供应,严格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最近注册“东华特绿”商标,拓宽农产品销售门路,逐步形成了具有东华特色的生态农业。
(三)依法治村,以人为本,树立文明守信风尚。
多年来,我们坚持“依法治村,以人为本”,在建章立制时必定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编印《东华村各项管理制度汇编》小册子,发到各家各户,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不懈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广播、墙报、专栏等形式,经常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部决策和当前中心工作任务,不断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在执行制度时必定坚持“二公开一监督”,坚持一把尺量准,不徇私情,人人平等;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定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组织群众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程度。20多年来,东华村一直无刑事犯罪记录,无制贩假,无黄、赌、毒,无丢荒现象,群众安居乐业。
(四)心系群众,多办实事,优化生产生活环境。
几年来,东华村围绕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先后筹资近1200万元,建设学校教学楼,铺设自来水管,实施农网改造,拆除露天农厕,新建公厕、花园和肉菜市场,铺筑环村水泥路,建造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目前,全村基本实现校舍楼房化,群众饮用水自来化,村道水泥化,排污水沟硬底化,村前屋后植树种花绿化,“四线”(广播、电话、电视、照明)架设规范化。此外,还健全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村民参保率在100%以上,切实解决困难户生病就医难的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2、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东华村
东华村在搬迁前位于人和镇东北部,距镇政府约有7公里,毗邻花都区,距离白云机场仅两三公里。辖下有20个经济社,包括上东华、下东华等6个自然村,总人口5338多人,外来人口近8000人。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93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82%,村民年收入平均9180元,比上年增长了280元。村建有工业区600多亩,现有厂房43间,正在建工业区污水处理站。邮编:510470
3、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界头乡东华村东华村委会隶属界头乡,地处界头乡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到乡政府所在地的道路为砂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48公里。东邻 ,南邻 ,西邻 ,北邻 。辖陈家寨、田房、半坡、横寨子、二道河、官家寨、寸家云、侯家寨、杨家寨、李家排、老寨子、赵家坡、喻家寨、大坟地、汪家云半山、李家寨、大园子、红墙、窑上、寺三、寺二、白衣寨22个村民小组。 现有农户740户,有乡村人口3374人,其中农业人口3374人,劳动力154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62人。
全村国土面积20.7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600-17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烤烟农作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4、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东华镇东华村该村委会隶属于楚雄市东华镇,地处东华镇东边,距 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楚雄市23公里。东邻子午镇,南邻子午鹿宜村委会 ,西邻莲华村委会,北邻新柳村委会。辖卜鲁、河外 、五老邑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18户,有乡村人口4124人,其中农业人口4124 人,劳动力 2418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14人。
全村国土面积6.23平方公里,海拔 1,780米,年平均气温 16.50 ℃,年降水量 826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烤烟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4,650.10 亩,人均耕地1.1 亩,林地4,140.3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2,943.8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886.7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为主。
5、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马登镇东华村该行政村隶属剑川县马登镇,地处马登镇东边,距 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城52公里。东邻羊岑乡,南邻后甸,西邻马登村,北邻新华。辖上塔曲、下塔曲、江尾塘等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19户,有乡村人口2773人,其中农业人口 2733人,劳动力138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66人。
全村国土面积51.49平方公里,海拔2450米,年平均气温11.2℃,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845亩,人均耕地1.04亩,林地7239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二三产业为主。
6、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龙田镇东华村东华村十年九旱,全村共522户、2015人,人均耕地面积约1分地,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村民只能种些地瓜维持生计。该村虽地处沿海,但除了一些海蛎、海蛏外,没有什么水产资源。如今,龙田镇建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90%以上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是东华村农民开办的。这些企业具有自营水产品进出口权,生产的章鱼、面包虾、贝类等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地,在2005年遭遇欧盟出口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仍创造了出口创汇11.5亿元的佳绩,东华村也由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渔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水产村”。
7、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片角乡东华村东华村委会隶属永胜县片角乡,地处片角乡金沙江边,距片角乡乡政府所在地33公里,到片角乡道路为土 路,交通不方便,距永胜县123公里。东邻片角乡水冲村委会,南邻片角乡水冲村委会,西邻片角乡下六村委会,北邻片角乡红光村委会金沙江边。辖黄草坪、老海田、枯木等7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16 户,有乡村人口1343 人,其中农业人口1343 人,劳动力824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24 人。
全村国土面积21.23 平方公里,海拔1541 米,年平均气温18.7 ℃,年降水量 600 毫米,适合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128.48 亩,人均耕地0.88 亩,林地5119.93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6.6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80.15 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8、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姑田镇东华村东华村位于姑田镇东南部,原属中堡乡。1952年9月从中堡乡划出,成立东华乡。1958年撤区并乡划入郭地乡。1958年10月成立东华大队。1984年改名为东华村民委员会。有湖头、洋下龙、棕头坂、新村、下洋等5个自然村。距离镇15公里,海拔620米,总面积29631亩,林地面积28404亩(新地采育场经营、租赁17662亩),耕地面积1193亩,果树面积233亩,耕牛135头,有9个村民小组,161户,631户。村民主要从事农业、林业,副业主要生产青丝、毛竹、鲜笋。湖头是家庭用具扫把主要产地。
9、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川县四马架乡东华东华村位于桦川县四马架乡西北部12公里处,西距佳木斯8公里。与佳市郊区松江乡相接总面积18,000亩。年无霜期135天,降水量550毫米左右,且分布不均。由于村西面、北面是铃铛麦河河道,河坝年久失修,洪涝灾害严重,人多地少,基础设施差是制约全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岗地土质脊薄,洼地内、外洪涝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优质土壤足年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村两个自然屯400户,人口1509人,耕地面积9100亩,洪泛地5400亩,占总面积的60%。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60%、30%。大牲畜,猪、羊、家禽分别是157头,300头,80只,1500只;现有村办公室一处,村民吃小井水,其中20%人担水吃。全村人均收入891元。
10、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东华村东华村地处湖塘镇东南方,新常漕路东侧,采菱港以西,滆湖东路以北,夏城路纵贯南北,交通便捷。全村占地面积2.18平方公里,22个村民小组,人口2693,总户数908,现有土地面积1839亩。全村有二个农贸市场,有158家工业企业。主要行业有纺织,线带,橡胶,曲轴,模具,五金机械,塑料,电光源,气弹簧,电柜等。产品远销国内市场,年销售收入实现8亿元。1-6月份,全村累计完工业总产值43619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361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7%,1-6月份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2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增加。整个工业经济呈现总量增加、速度提升、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运行态势。目前,村内正进行4S汽车城工程的建设。该村坚持奖学金制度,对考核录取重点高中、大学的学生每人发奖学金。该村初中学生升高中升学率达到100%。高中学生升大学本科及大专升学率100%。
11、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深沪镇东华村【地名含义】
以所辖自然村东后和原华山村委会各取一字命名。
【历史沿革】
民国33年(1944年)属金井镇山苏保;建国后,1949年属金井区山苏乡;1953年属金井区山苏乡初级店;1956年属晋江区埔坑乡;1956年下半年属金井区山头支部;1958年转属深沪区华峰大队;1961年属深沪公社华山大队;1982年从华山大队拆出,转属东华大队;1984年改为深沪镇东华村委会。
【行政隶属区域】
位于深沪镇政府驻地西南5.5公里,西与龙湖镇岑上村毗邻,南与金井镇山峰交界。辖东后自然村。村委会设东后。简易公路连接泉州至围头公路。
【人口】
406户,1387多人。
【物产经济】
耕地830亩。农作物有甘薯、花生。有小学一所。
【下属单位】
老年协会、计生协会、治安大队[1]
12、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新塘镇东华村东华村位于东江河畔,广深公路、府前路、新塘大道贯穿其中,交通非常方便,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4个村民小组,503户,常住人口1498人,外来暂住人员约5000人,工企业、商铺共约150间。
改革开放30年,东华村“两委”全力推动发展服装制造业、服装洗漂业、汽车修配业和美食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工商氛围浓厚,人气财气两旺,大大促进了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科学发展、不断发展、和谐发展。
在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中,尤以美食娱乐业颇具特色。在新塘大道东华段,较大规模的美食娱乐场所有:“富贵楼酒家”、“羊庄”、“新风味酒家”、“顺景美食”、“皇福楼酒家”、“振兴旺酒家”、“景福乡村菜馆”和“晶采沐足”,鳞次栉比。
这些酒家娱乐场所经营理念新颖,以人为本,菜式多样,丰俭由人,既有乡村菜式,也有时尚美食,各有特点,各领风骚,车位充足,服务一流。真正成了人们叹世界的美食娱乐好去处。
13、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东华村历史沿革笏石东华:49年属5区东华乡,50年属9区(笏石)东华乡,54至55年属16区(笏石)东华乡,56年属16区东华乡,57年属大仑乡东华高级社,58年属笏石公社东华大队,84年属笏石镇。
基本概况原属玉湖境、桃李江社、东华境新开社、桃李江社、玉湖境桃李江东兴社。
位于笏石镇驻地南侧4公里处,在西田、温东二个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地东华自然村,所辖5个自然村,东华、高厝、后温、陈厝、桥头,设17个村民小组,村落布局呈长方形,535户3415人,讲莆田话,姓以陈最多,依次有林、郑、许、温有耕水田535亩,农地1225亩,主种水稻、地瓜、甘蔗、花生、大豆、麦类等作物,林地30亩,种有木麻黄、相思树,设小学一所、医疗所一所,有东华水槽1000米,东圳渠道受益面积达90%以上,有电灯照明通五秀公路。
以村委会驻地自然村为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