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梅清黄山图轴

【名称】清梅清黄山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纸本,纵:20.8厘米,横:38.2厘米。
梅清《黄山图》册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便是“清逸”。水墨清淡明洁,设色清淡明洁,笔笔清晰明洁,犹如一位冰骨玉肌的美人。他在《黄山图》册的《汤口》一图中自题:“由汤口……侧身而入,皆非人世。”其景非人世所有,其画也洋溢着醉人的仙逸之气,非画家心地清逸不可致此。其用笔的方法引以为戒乎受到黄山石纹、松云的启示。画山石先用清峭的线条随意勾皴,既不斧劈,又不披麻,既不刚拔,也不柔软,爽利而不呆滞,然后赋以清淡的水墨。这种勾皴的方法,基本上出自他的独创。《松谷》以松为主要特征,长松成林,丛立石上,松干一笔写出,如作篆书,前浓后淡,层次分明。松针勾簇,笔墨浓润。树干和山石上皆点浓重苔点,十分醒目,远山以水墨没骨写出,山中雾云缭绕和白色的溪水相接,增加了画面的空旷和重深感。
梅清(1623—1679),安徽宣城人。字渊公,号瞿山,别号有瞿硎、梅痴、梅楞、柏枧山口人、新田山长、敬亭山农、莲花峰长者等等,大部分来于他的居住地。其祖上为历代名臣才子,故家藏书丰富。明清易祚时,他移居乡村,寄情书画。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大批士人投入清统治者的怀抱。梅清也跃跃欲试,然而四次落榜。从此远离仕途,开始优游名山大川。梅清把全部心血消耗在绘画和诗歌的创作上,大自然的美彻底涤荡他的尘俗“宦梦”,他又开始欣慕出世的方外生活,常和僧人来往,思想愈加清逸和空幻。
梅清的绘画和理论对石涛有巨大影响。石涛多次拜见梅清,他早期的画学梅清,十分相似。梅清常用“我法”、“古人在我”、“不薄今人爱古人”三语刻治成印,盖在画上,这对石涛的革新理论启导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