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龙
孙文龙,山西阳城县孤堆底村人,生于1937年,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从优越的省委机关主动申请回乡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副县长、县长,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年仅51岁。
他的一生,作风过硬、务实求真、敢想敢干、致富百姓,走一处、变一处,干一处、红一处。他思想超前,开种植苹果之先河,给寺头人民栽上了摇钱树;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开渠截流、筑坝建库,创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第一县,白桑“一滴水”精神闻名中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赞扬。到武乡任职期间,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2220件,赢得民心,山西省委推广了武乡的经验;移花接木,使武乡变为全国新蚕区的一面旗帜,受到国务院的表彰;改土治水,全县开展了136项农田水利建设的富民工程卓有成效。屯留县任职,不畏病魔,鞠躬尽瘁,对农业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奠定了致富之基,使蚕桑生产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五里庄丝织挂毯也走向了世界。他亲民为民爱民,廉政勤政善政,深得三县人民的爱戴,因而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蚕桑书记”、“粪篓书记”、“焦裕禄式的好书记”。
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逝世二十多年来,人们不但没有忘记,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敬仰他、缅怀他、传颂他……中共阳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三次作出向孙文龙同志学习的决定,山西省蚕学会和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县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亭。山西电影电视制片厂拍摄十集电视连续剧《沧桑情》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排演大型纪实豫剧《公仆孙文龙》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民间成立了孙文龙精神研究会,故乡人民自发捐资修建孙文龙纪念馆,同时,在互联网上开通了孙文龙纪念馆网站,新华出版社、红旗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作家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魂系百姓》、《永恒的怀念》、全国中小学生民族精神乡土教育丛书《读书、读人、读精神》、长篇纪实小说《孙文龙》等9本著作。新华网、山西日报、太行日报先后刊发了《穿越时空的精神长廊》、《树碑记》、《不能不写的报道》、《刻在人民心中的丰碑》等。地方各种志书对他的各种事迹均有记载。纪念馆先后被毛泽东思想学术研究会、中国诚信网、中共山西省委、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大学、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阳城县委、县政府等命名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教育基地”,被晋城市、阳城县两级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民呼唤孙文龙精神,时代需要孙文龙式干部。孙文龙精神已经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孙文龙精神源自阳城,高扬太行,面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