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玉乐
个人简介靳玉乐,男,1966年3月生。教育学博士,中共党员1996年晋升教授,1997年被批准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等,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重庆市“十佳教师”、“重庆青年五四奖章”、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等称号;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重庆市政府督学、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审组副组长、西南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分委员会主席、《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等;先后出版《现代课程论》、《潜在课程论》、《课程研究方法论》、《探究教学论》、《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多元文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等学术著作26部,主编《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8本)和《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8本)两套丛书,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
研究领域主要围绕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开展研究工作,先后出版21部学术著作,主编中小学教材38册,在《教育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在科学研究领域进行的主要工作有: ⑴ 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及其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出版有《现代课程论》(1995)、《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2005)等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的论著; ⑵ 开拓了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些新领域,填补了某些空白,如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潜在课程论》(1996)、《课程研究方法论》(2000)、《探究教学论》(2001)、《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2001)、《案例教学原理》(2003)等; ⑶ 对课程改革问题进行了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出版了《新教材给教师带来了什么变化》(200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2003)、《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丛书(200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2004)等,发表了《新课程改革的文化探讨》(2003)等重要论文; ⑷ 对多元文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发展模式研究”等课题,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多元文化背景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2003)等重要论文; ⑸ 从现代教育技术等视角,对现代教学问题进行了有创意的探讨,发表了《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2001)等重要论文。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评审组专家、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重庆市政府兼职督学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心理学科评审组专家、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教育心理学科评审组副组长、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