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承节
林承节,中国著名印度史专家,1936年生,安徽省金寨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印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印度史》、《印度古代史纲》、《印度近现代史》、《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印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主编》、《中印人民友好关系史,1851-1949》、《殖民主义史·南亚卷》(主编)、《世界近代史》(合著)等,在国内、国外(英国、印度)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否认印度经过奴隶社会,认为印度早期阶级社会为原始封建社会,“原始封建社会系由原始社会演变而来,生产力水平高低与奴隶社会没有什么不同。它存在多种经济成分,除了国家(国王)剥削村社农民这种主要成分外,还有其他次要成分,奴隶制是其一。它不同于封建社会,后者是以私人封建剥削为主,而且是以生产力发展的较高水平为条件的”。自1979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黄现璠教授发表《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之探讨》[连载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二、三期]长篇论文以及1981年黄现璠先生与学生黄伟城教授合著刊行《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广西师范学院油印本,1981年10月)一书后,我国史学界以先秦史为主冲破“五种社会形态”的束缚,否认中国有奴隶社会,出现“无奴派”五大家(黄现璠,胡钟达,沈长云,晁福林,张广志)。而林承节教授则从印度史的角度否认了原始社会解体必然是奴隶社会的说法,对于现在和以后先秦史研究者研究先秦社会性质有很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