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负刍
【原文】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二》)
【翻译】魏文侯出游,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禾,魏文侯说:“为什么反穿这皮衣背柴禾?”那人回答说:“我爱惜我的皮衣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全来祝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计谋才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成 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词 目】 反裘负刍
【发 音】 fǎn qiú fù chú
【释 义】 反裘:反穿皮衣;
负:背;
刍:柴草。
胡为:为什么。
若:你。
恃:依靠,依赖。
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出 处】 《晏子春秋·杂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
【示 例】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近义词】反裘负薪、本末倒置
【英 文】 wear coat inside out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使用频率】 较少使用
【启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大家不能背道而驰,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疑问】魏文侯说:“此非所以贺我也”这句话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本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解答】下不安者,上不可居,此非所以贺我也。
老百姓如果不能安宁,当皇帝的也不能得到安稳。你这不是在向我祝贺啊!!
【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文言知识
说“臣”“臣”本指男性奴隶。《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意为天下百姓都是周王的奴隶。后用作君主时代官吏和庶人的统称。“大臣”指官员,“小臣”指百姓。“群臣拜见皇帝”,这“臣”便指官员。又用作对话时谦卑的自称。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句意为我怜惜它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