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毓嶦

爱新觉罗·毓嶦
号君固,男,民进会员,清末代皇帝溥仪宗侄,恭亲王溥伟之子,1923年11月生于大连。是我国当代久负盛名的书法家、著名诗人、学者、社会活动家。先生幼承家学,随父研究习书法。
1937年2月到长春伪皇宫内私塾读书,师从宫中名师陈增寿先生学习书法,并学古诗词等。
1945年8月,随溥仪被俘入前苏联。
1950年被送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在押学习。文革期间被强制下放劳动。
1979年获得平反返京,在中国艺苑专职从事书法创作。
·从溥仪奴才到书法家
如果不知道毓嶦的姓氏是爱新觉罗,万万想不到一名书法家曾当了二十年皇帝身边的奴才。
这是一位八十岁老人的传奇故事——14岁被带入伪满洲国皇宫的私塾读书,开始了与溥仪共处20年的特殊经历。1945年他与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后被一同遣送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7年后,先在京郊某农场务农,文革期间被送至东北强制劳动。直至四人帮倒台,才回到北京。
他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堂侄、光绪年间和硕恭亲王溥伟的儿子爱新觉罗.毓嶦。
最近,这位睿智老人接受本报专访,讲述了一段段或许已被遗忘的陈年旧事。
随帝廿年不过是奴才
溥仪与毓老是叔侄关系。但据毓老讲,在溥仪眼中他只是臣子,奴才。溥仪可能认为自己是主宰世界的人,是天下万人之尊,别人在他眼里都是奴才,甚至连他的皇后也不过如此。
1937年,14岁的毓嶦因为父亲过世,家庭生活窘迫,所以到溥仪办的私塾读书。“溥仪办私塾主要是为了培养心腹奴才,为他的伪政府服务。我那时还小,只当个小奴才,一边读书,一边伺候溥仪。那些送出的所谓亲信,在日本军官学校进修毕业回国后,都到伪满军队中当官。他们端的是伪满洲国的碗,就听日本人的话,对溥仪都变了心。”
被俘时悟出人生意义
1945年,毓嶦及溥仪等人在沈阳机场被苏联军队俘虏,1946年溥仪被关进收容所,到1949年才释放。“在收容所里,溥仪每年都要闹情绪,不是因为厌烦劳动,而是他给斯大林上书申请在苏联定居,但全都石沉大海,回国就成了他的大忌,认为回国就必死无疑。溥仪敢当中国人的皇帝,却不敢面对亿万中国人的“容颜”,真是胆小如鼠,但最终他还是没有如愿。”
毓老语重心长地讲:“人终究是要变的,在苏联当俘虏的岁月里,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毓老左手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他接著说:“以前觉得自己这一辈子都是溥仪的臣子,对他要尽忠敬孝。但是到苏联后,特别是首次接触了马列主义,才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无知,大家不是君臣,而是能够享受同等待遇的个体。我的思想开始慢慢有了转变,后来大家的思想都进步了不少。最让人不能忘记的,是在最后的日子里溥仪还专门成立了马列主义学习会,和我们大家一起要求进步。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也不断的要求上进,溥仪能做到这些,真是出乎意料。”
胆小怕死的皇帝
谈到溥仪的性格,毓老风趣地说:“溥仪是一个既胆小又怕死的皇帝,疑心又大,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疑心重的老虎?他还时常打人骂人,做臣子的挨打不过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溥仪因患痔疮,买了不少药,我见到这种药很稀奇,无意中说了句“很像个枪弹”,立刻犯了他的忌讳,他很生气的说:“你咒我吃枪弹,我先赏你枪子儿吃!”然后我又得挨打了,打得是轻或重,现在已没有印象了。挨打完还得向溥仪磕头谢恩,谢不斩之恩。”
说到此处,毓老手舞足蹈,显得激动不已:“幸亏日本帝国“亲邦”没有给他生杀大权,要不然的话,我早已化成黄土了。”
皇族后裔的新生
“过去的岁月,让我失去了荣华宝贵,失去了显赫的地位,但我并不觉得可惜,它反而应该是我生活中的一大财富,我把它总结为自己的“裕生”,富裕之生。”毓老这样总结他的“历史”,面对新的生活他又充满了希望和热情。
“从苏联回国直到现在,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奴才到平民,从俘虏到自由都感受到社会在变革,在不断改进,这应该是我生活的新开始。”然而新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当时那样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他同样历经文革过程中的洗礼。
1986年,中国书法协会在香港举办书画展,有21个爱新觉罗氏成员参加了画展,毓老的作品也在其中。在谈及对香港有何印象时,毓老帅气地用手在一衣兜里一掏,幽默地说:“空空如也。香港是购物天堂,什么都好,就是东西太贵,我们买不起。但是却能一饱眼福,也算是人生一大快事。”
他接著又说:“现在的香港发展特别快,我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再到香港展示我的书法作品,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希望在香港的爱新觉罗后裔们能和我们多些联系。我们始终同属一个祖宗,有着同样的血脉。”
让假爱新觉罗氏沾光也无妨
毓老前后三次应邀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在谈到近期日本人篡改历史教科书和强占我国钓鱼岛等事件时,毓老非常生气地说:“日本人是分派别的,右派势力想搞军国主义复辟,但是我们现在不能搞中日分裂,应该争取建立中日友好关系。”
最后,对于现时有不少人以“爱新觉罗”氏自居,毓老有自己的见解。“现在的确有很多人都打著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号,想沾光,我曾经想过要对这些所谓爱新觉罗家族的人进行一次“打假”活动,但是很多人都对我说,这些假冒的爱新觉罗后代都是好样的,他们不会给家族丢脸,才不要打什么假。我转念一想,也有道理,他们总算给爱新觉罗家族争光,那也是件好事!”忽然他又笑着说:“我有这样的想法不会太自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