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是马列经典作者提出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的经济运行形态(或称作经济体制) 。它的本有涵义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社会化大生产。它描摹的是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即:以人们的现实需求为依据组织有效生产,经济活动是由生产、消费两个基本环节构成的环状闭合循环体系,从而根除其他经济运行形态都无法彻底克服的生产盲目性。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公正公平而又和谐有序,整个社会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意志都得到充分体现。任何概念在运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人们的反复修正,最终以约定俗成的概念为准。约定俗成的计划经济概念,就是指上个世纪被全球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普遍奉行的政府指令型经济操作模式。这种操作模式存在的弊端已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它也是造成在上个世纪末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扬弃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原因。我们今天从学术角度审视上个世纪众多社会主义国家走过的发展道路,蓦然发现被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普遍奉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与马列经典作者所描述计划经济的本有涵义出入很大,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践者们都毫不例外的像没有考虑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前提一样忽略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前提,让马列经典作者推演出的人类社会未来经济模式,被生拉硬扯地提前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而且实践者推行的是一套完全由人操控的经济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的主观意志替代了客观规律,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局限性压制了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让经济严重扭曲变形。于是,有学者把这种曾经伴随社会主义制度同步出现的计划经济体制称作“准计划经济”。他们提出的准计划经济概念涵盖了所有以计划为基本手段的政府指令型经济操作模式,甚至把希特勒德国在二战前出现的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府指令型经济操作模式也包括在内。
实战型管理学者宋璟贤先生认为,这样来确定准计划经济的概念有失偏狭,对探索人类未来经济运行形态少有帮助,因此对准计划经的内涵作出了新的诠释。宋璟贤先生对准计划经济的表述如下:
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要运行形态的世界经济呈现出三大特征。第一是全球化。各国的经济运行乃至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组织进行,从而消除了国家、地域和经济个体的局限性,全球经济的透明度很高,几乎没有经营者看不到的死角,经济资源的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们的经济行为直接或间接地要接受全球大市场的支配。第二是系统化。在全球范围内,每一个经济个体的经营行为和消费行为都是构成全球经济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所有的经济行为在全球大市场的支配下组成一个动态的、无形的有机整体,每个经济环节丝丝入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经济呈现出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系统性。第三是信息化。信息反馈范围愈来愈广,信息传递速度愈来愈快,信息处理手段愈来愈先进。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种新现象、发生的任何一个细微变化,瞬间就能够完成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伴随着人类经济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以上“三化”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全球经济运行将进入一个全息的、透明的、迅捷的操控时代。进入这种状态后,人们的个体经济行为完全遵从市场规律的导引,每一个CEO或者管理团队都可以依据及时反馈的、全息的经济信息准确画出下一步企业运行的K线图,一个项目从立项、投资、产品生产直到消费,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像事先计划好了一样精确无误。这种经济运行形态是市场经济运行形态的延伸,使用的依然是市场手段,但收到的却是人们渴望已久的“计划”效果。它是市场经济的终极运行形态。这种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初呈端倪。正当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加快国有资产资本化进程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悄悄地在为自己经济的运行注入“计划”成分。因此有一个笑话这样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回过头来效法资本主义发展方式之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在社会主义的大门前徘徊。我们把这种经济运行形态定名为准计划经济,更符合逻辑,也更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