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食品豆瓣是一种风靡中国西南地区的食品佐料。川菜大多会使用到豆瓣,而且也可拌饭使用。
豆瓣用以炒菜,分外提色增香,是郫县最著名的特产,是烹调川菜的必备调料,在晚饭界被誉为“川菜之魂”。特别是郫县豆瓣烹制的“回锅肉”、“豆瓣鱼”、“麻婆豆腐”、“鱼香茄子”等,具有浓郁的四川风味,被公认为是川菜家常味中的代表。
豆瓣的运用主要是在制作川菜的时候,没有豆瓣制作的川菜就不是正宗的川菜,无论是在色彩上面还是在味道方面,都将受到影响。其色泽红亮滋润,辣味浓厚。
其中最著名的是产于四川郫县的郫县豆瓣。郫县地处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产稻、小麦、油菜籽、胡豆(蚕豆)、 大麻等。这里的胡豆品质优良,以它作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豆瓣酱,油润红亮,瓣 子酥脆,有较重的辣味,香甜可口,除用作调味外,也可单独佐饭;用熟油拌,其味 其佳。
郫县豆瓣是红汤火锅中最重要得调味料,用在汤卤中能增加鲜味和香味.使汤汁具有温醇味和浓稠红亮。
豆瓣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延缓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豆瓣酱有益气健脾、利湿消肿之功,同时它还含有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并含有丰富的胆碱,有健脑作用,可增强记忆力。此外,豆瓣酱也是抗癌食品之一,是降低前列腺增生症及肠癌发病率的食疗佳品。
每次30克左右。一次不可多食,以防伤及脾胃。豆瓣酱本身含盐量很高,所以炒菜放盐要适量。
优质豆瓣酱大都为红褐色,光泽油润、瓣粒整齐、黏稠适度。豆瓣酱可用塑料袋或瓶装(砂罐等),置阴凉通风处保存,保质期约为1年

【豆瓣概况】
豆瓣是一家Web2.0网站,豆瓣主要通过用户点击由Google提供的广告,及购买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产品回扣,来获得收入的评论及交友网站。近期豆瓣也通过广告与品牌合作盈利。
在豆瓣上,你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可以搜索别人的推荐,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产生和决定,甚至在豆瓣主页出现的内容上也取决你的选择。
豆瓣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和购物网站的合作。在豆瓣网提供的服务中,产品比价是相当重要的部分。每次有用户通过豆瓣网上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
从2005年3月至今,豆瓣网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一百万。这个数字不包括马甲(即一个人注册多个帐号)
【豆瓣来历】
你经常对着书店里的绵绵不绝的封面发呆吗?或者头晕脑涨地从音像店的琳琅满目中逃出?宽带下载和网上购物降临之后,即使在最小的城镇,你的选择也在每天成百上千地增加。这其中一定有你会喜爱的东西,但十有八九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和你擦肩而过。媒体让老少咸宜的大片无处不在,对只适合一群人的东西却显得力不从心。而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管电视的娱乐编辑和报纸的书评作家多么公正和勤勉,他们的帮助都不可能对所有人同样有效。
豆瓣的发起者发现,对多数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其实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而行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你我所有的亲友加起来,听过看过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
如果能不一一结交,却知道成千上万人的口味,能从中间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传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 对其中每一个人都多少会有帮助。豆瓣随着这一个愿望产生。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味。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豆瓣网的老板叫杨勃(阿北),美国归来自己写了个web2。0。起个名豆瓣。并且获得了一点风险投资。网站以图书音像评论比较为主,通过网友写的的评论吸引顾客点击,所获得的用户偏好数据,用于帮助企业宣传改善的业务。有人点它链接到joyodangdang买书joyo给提成,类似于返还网,只不过返还网把钱返还给会员,豆瓣网则是自己收下了。最新推出的推荐,更加强了对用户偏好获取的途径,从图书音像,到论坛讨论,都可以成为调查用户偏好的好来源。
【书托问题】
豆瓣网是一个为商务网站吸引购物的书托。
所谓书托,即是受出版方雇佣,以为出版物撰写正面评论获得收入的人群的统称。
在豆瓣的web2.0大环境下,书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在豆瓣网的众多的书托炒作中,以《10000元6个月环游中国》的炒作最为典型。在豆瓣中书托不仅撰写大量正面书评,更加让人反感的是书托使用大量马甲,在各个小组散发数量惊人的广告,并将此书加入几百个小组的收藏,投票“无用” 隐藏负面书评以及对书托表示的质疑和抗议的书评。这一行为让豆瓣用户颇为愤怒,并于2007年12月底引发了剿灭书托运动。但是在此之后,面对书托对豆瓣功能的滥用,豆瓣官方的无所作为令用户感到颇为不满和失望[7]。很显然豆瓣面临着新一轮的公关危机。如果豆瓣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毫无疑问豆瓣的最具优势的图书推荐功能将受到致命打击。同时也有豆瓣用户怀疑书托泛滥或许和豆瓣本身的经济利益有关。 在去年畅销书《长尾年代》的炒作中,豆瓣功不可没,杨勃本人也亲自把这本书加入收藏,撰写书评,引来网友争相讨论。
【互动及特色】
1、选书、淘碟、音评,让你不想动键盘都难;
2、排行榜锁定网友关注及热点;
3、根据评价,能够匹配趣味相投的网友,方便交友;
4、购买二手物品;
5、多家网店价格比较;方便用户网上购物。
6、新增同城(城市)活动,任何人都可以发起有意思的聚会、活动及发布自己的征集帖;
封人及删帖事件
自从豆瓣网成立以来,就开始不断有人遭到删除甚至封闭账号的处理,这些人被封的理由各种各样,大多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
1 在豆瓣的讨论群组发表话题不当,遭到删除或封闭。
2 在书籍音像等的评论方面发表不当,遭到删除或封闭。
由于被删除的人数激增,在2008年1月更有几位女性网友因“长期发布少儿不宜的内容”而被豆瓣豆瓣封闭账号,该网友注册了新的账号来询问又遭封闭的事件。引起网友广泛讨论。
由于豆瓣绝大多数图书音像的资料都是网友们添加积累而成,豆瓣无原则的删除封号引起了网友们激烈反对。而豆瓣对此事的回应则不明确,在期间有多人被豆瓣以多种理由封闭。影响不良,被网友指责。
2009年2月6日,更大规模的解散小组以及封人删帖开始了。
众多网友发现,自己所在的小组被莫名其妙的解散。凡是讨论时政要闻的小组以及有关生理健康的小组,几乎无一幸免。其中甚至包括只有56人的“缅怀周恩来”小组。而豆瓣同时也暂停了小组新建以及在线活动的组织。而且取消了个人资料的修改。而在本次“解散门”和“删帖门”事件中,豆瓣的负责人依然不现身,不解释,不道歉。
2月9日.豆瓣就本次事件发表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众所周知,国务院新闻办等七部门于近期发起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而目前这个专项行动正向纵深发展。根据反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指导精神,为了保证小组内容的长期存在且不产生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豆瓣最近对现有小组进行了严格的梳理,解散了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小组,因此对用户产生的不便和伤害,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理解因此离开豆瓣的一部分用户,也祝愿他们能顺利地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服务。
到3月6日豆瓣就成立4周年了,这几年来"关于豆瓣"的页面从未变过。豆瓣把自己定义为发现和分享生活的网站。直到今天,每天用户产生的内容里,99%依然是围绕读书、电影、音乐、同城和日常生活的讨论。同时,豆瓣作为技术型的web2.0网站,一直致力于"算法改善生活",豆瓣的立身之本,是用算法和技术规则促进优质内容的产生和传播,使每位用户产生的内容对尽可能多的人有用。我们不善于,也一直试图避免人为干涉用户内容的产生和传播。
豆瓣小组作为一个辅助功能,初衷是对单种书碟评论的补充。小组以圈子和兴趣分享为主旨,而非通用的话题论坛。虽然用户使用小组进行各种类型的发现和互动,出于对用户的尊重,豆瓣的前三年里我们并没有对小组主题做过多的限制。即便如此,今天十几万个小组里,99%以上仍然是围绕读书、电影、音乐、人际圈子和生活兴趣为主题的。
豆瓣作为在中国运作的网站,一直尊从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在互联网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是我们长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内容监管工作豆瓣也一直在认真执行。但时政、意识形态和低俗方面的内容,虽然不到豆瓣每天产生内容里的百分之一,却成为监管工作里比重最大的一部分。虽然我们一直全力在做,但这些内容的类型和豆瓣自身"发现生活"的定位相去甚远,人工审核的方式和豆瓣技术为上、用户为上的运营理想也有很大的冲突。
因为以上的原因,豆瓣在一年前制订社区指导原则的时候,明确把时政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话题作为全站范围内不欢迎的内容。这些方面的讨论,无论观点、角度、合乎规定于否,都不在豆瓣的服务范围之内。我们希望这种类型的讨论,用户能在豆瓣之外找到更适当和有效的沟通场所。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针对社区指导原则的沟通没有用积极的方式进行。少数以此类话题为主要兴趣的用户看到的是封删禁,而不是豆瓣服务内容的变化。豆瓣对处理过程中因为我们自己的疏忽和沟通的笨拙对用户造成的伤害感到非常愧疚,在这里先跟大家道歉。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国务院新闻办等七部门于近期发起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而目前这个专项行动正向纵深发展。根据反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指导精神,为了保证小组内容的长期存在且不产生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豆瓣最近对现有小组进行了严格的梳理,解散了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小组,因此对用户产生的不便和伤害,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理解因此离开豆瓣的一部分用户,也祝愿他们能顺利地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服务。被解散小组的组长如需要数据备份或迁移方面的协助,请和help@douban.com联系。
豆瓣并非一个存在于真空中的网站,我们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亦有自己的规则和立场。之后豆瓣小组的管理方式也会做相应调整,保证小组的内容在豆瓣的服务范围之内。也请相信和理解,我们所做的这些,最终是为了保证豆瓣99%以上的用户过去几年生命里的记录能够稳定地存在,不因为1%的用户出现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而消失。这是豆瓣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网站,对用户道义责任的底线。我们能力有所限、我们实力有所限,不能让百分之百的用户满意,但对其中绝大多数,我们希望尽己所能做得更好。
感谢您,感谢大家,特别是沉默的大多数用户,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理解与支持!
豆瓣
2009年2月9日
豆瓣历史
04年10月,阿北从国外归来创业,和朋友讨论中,萌生想法准备以网站作为创业起点。最初想做一个旅游网站,名为驴宗。后几经考虑,改为图书。适时阿北就在北京豆瓣胡同的咖啡馆写着豆瓣的源代码,豆瓣之名也由此而来。
2005年
3月6日:豆瓣公开注册,第一个条目,第一个成员,3月7日:“你的豆瓣”更新为“我的豆瓣”。3月8日:开通小组。第一个小组。3月9日:第一个小组话题出现。3月26日:现存的第一个评论 。
4月5日:豆瓣blog开通。4月9日:条目论坛开放。4月9日:开放小组收藏功能 。4月13日:豆瓣搜索以PeopleRank排序显示。4月19日:豆瓣推出新功能:口味最像。4月2日:豆瓣启用username、groupname代替冷冰冰的数字。4月22日:开放RSS功能。4月27日:开放豆瓣成员自行上传书目功能 。
5月2日:豆瓣开始看电影。5月23日:豆瓣开始推荐。
6月6日:豆瓣标签从主菜单撤下 。6月14日:豆瓣开放豆瓣收藏秀功能。6月28日:豆邮开通 。
7月6日:豆瓣收录港台繁体图书。7月18日:豆瓣可以听音乐了。
8月8日:小组从此分权,走向民主。8月16日:同城豆瓣上路。8月28日:豆瓣出现的第1次评论著作权问题,此问题1直延续至今,最终小小风得到稿费。
10月7日:豆瓣二手开通。10月21日:众望所归,“我所在的小组话题”开放。
11月26日:豆瓣第一次公开应对抄袭模仿豆瓣问题。11月4日:英文豆瓣筹建。11月12日:阿北离上海,回北京,此后闭关开发英文豆瓣。11月13日:豆瓣缓存bug改好,从阿北唱歌,就知道他多高兴。11月17日:豆瓣成员满5万。11月29日:豆瓣与网站重构 。
12月3日:豆瓣开放书号,自此与老书结缘 。12月8日:英文豆瓣公开测试。
2006年
1月13日:电影、音乐加入付费下载点播链接。
2006年
1月13日:豆瓣电影、音乐开始与9州梦网合作,提供内容付费下载。
2007年
11月13日:豆瓣成员满100万。
11月15日:除“九点”外其他部分的导航条使用二级菜单,多数用户第一时间表示“不习惯”,亦有部分用户表示支持改版。不喜欢新版豆瓣小组喜欢新版豆瓣小组。
11月17日:网络写手“和菜头”撰文,就豆瓣改版引发的争论发表评论,称占豆瓣用户大多数的所谓“非核心用户”为垃圾用户,对豆瓣的作用微不足道,最终引发新一轮论战。
11月21日:阿北撰文代表豆瓣团队向受这次导航改版影响的所有豆瓣成员道歉,并且肯定“浏览型用户”对豆瓣的贡献。
2008年
8月15日:豆瓣广场上线。
11月7日: 豆瓣推出音乐人页面
9月22日:站务论坛退休,改为 帮助中心
2009年
2月6日:众多网友发现,自己所在的小组被解散
2月7日:douban.net下线
4月1日:新的电影首页上线
4月3日:丛书功能上线
5月27日:增加”豆瓣评分“条目
6月19日:豆瓣电台Beta版正式开始小规模公测
10月2日:当日8时左右豆瓣无法登陆,直至当晚9时40分左右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