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始建于1953年,是沈阳师范大学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迄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最初名为政治教育系,1993年6月更名为政治法律系,1995年9月改称政治经济系,2003年4月撤系建院正式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院目前下设政治、经济、行政管理三个系,并设有科学技术与社会、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经济三个研究所,还设有图书资料中心,图书资料种类齐全,各种专业藏书1.3万余册,期刊、杂志140种。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建设科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5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7名,讲师10名,助教6名,博士和在读博士21名,硕士10名,居全校教师队伍职称、学历结构层次前列。
学院拥有科学技术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中国哲学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还另有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硕士(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教育学科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在全校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中,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学院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行政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关系)、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2个本科专业方向,年均招收各类全日制本科生300至400人,是该校主校区学生规模较大的院(系)之一。
随着学校换建工作的完成和更名为师范大学,我们的办学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为每位教授、副教授和博士配置了教授研究室,每个研究室配置了计算机和书柜,我们又增配了电脑桌椅和高档书架,图书资料中心、阅览室、各个办公室等也都配置了先进的办公设备,一个宽敞明亮的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建院50多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一直坚持发扬该校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狠抓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遍布省内外,绝大多数已成为各类工作岗位的骨干力量,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公认。
在新的世纪里,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以更高的工作热情,以追求素质教育为宗旨,积极探索创新,以一个更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教育舞台上。
系:政治系 行政管理系 经济系
研究所: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研究所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
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学科建设是衡量一个高等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显著标志。该院目前有院级重点学科两个,即哲学学科门类中的“科学技术哲学”和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有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即科学技术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中国哲学,还有两个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即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硕士(思想政治教育)。该院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全校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中,处于领先地位。
科学技术哲学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培养在科学技术哲学方面,具有比较扎实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技术哲学基本理论,热爱祖国,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本专业研究生较全面地掌握本学科的历史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在科学研究中做出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成果。毕业后可在科技政策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科技政策、科技思想史。学制与学分:学制2.5—3年,应修35—40学分。课程设置:学位公共课有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位基础课有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然辩证法原理、科学技术思想史;学位专业课有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哲学、技术哲学;非学位必修课有自然辩证法原著、管理心理学、专业外语等;选修课有系统科学概论、中西文化比较、管理学原理、计算机应用等。本学科属于哲学学科门类,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各级管理部门急需的务实型、复合型高级专门管理人才。要求具有高度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了解和熟悉国内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现代管理理论的新进展,善于不断吸纳新知识和新思想,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有关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应变能力、预测决策能力、战略布局能力、规划计划能力、人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协调控制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管理工作、教育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能够较娴熟地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处理相关的外事业务及一般对外交往的能力。研究方向:科学学与科学管理、知识科学与知识管理、管理创新与现代化、管理经济学。学制与学分:学制2.5—3年,应修35—40学分。课程设置:学位公共课有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位基础课有经济学、高级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学位专业课有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项目管理创新研究等;非学位必修课有专业外语、知识管理等;选修课有管理创新研究、应用统计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前沿热点专题等。本学科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党和国家机关、教学和研究单位从事政治、组织、理论宣传、思想教育、党务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立志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及其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就、经验与教训,具有独立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党的领导和建设的重大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研究、执政党的领导和建设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史研究。学制与学分:学制为2.5—3年,应修35—40学分。课程设置:学位公共课有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位基础课有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学位必修课有中共党史专题研究、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研究、执政党的领导和建设研究;非学位必修课有专业外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史研究;选修课有党的领导与领导科学、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共党史研究理论与方法。本学科属于法学门类,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政治经济学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本方案培养理论功底雄厚,实践能力强,能在党和国家机关、教学和研究机构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教学科研以及经营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实践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立志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邓小平理论,较系统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国内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较清楚的了解;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研究方向:经济发展和反贫困、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2.5-3年;应修35-40学分。课程设置:学位公共必修课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外国语;学位基础课有《资本论》研读本学科属于经济学门类,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中国哲学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中国哲学史基础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哲学基础理论;比较全面地掌握本学科的历史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在科学研究中创造出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热爱祖国,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政策机构以及各种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中国管理哲学、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中国传统价值哲学。学制与学分:学制2.5—3年,应修35—40学分。课程设置:学位公共课有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位基础课有哲学通论、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与经典著作选读;学位专业课有中国管理哲学、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中国传统价值哲学等;非学位必修课有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管理心理学等;选修课有中国现代哲学、中国文化概论、比较方法论、现代西方哲学等。本学科属于哲学门类,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宽厚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了解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能从事和胜任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以及德育课的教学和研究,或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学制与学分:学制2.5—3年,应修35—40学分。课程设置:学位公共课包括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位基础课包括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学位专业课包括课程与教学总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方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专题研究;选修课包括德育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传统道德研究、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等。本学科属于教育学门类,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