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的前身数学系始建于1956年,是当时学校组建较早的9个系之一。建系当年招收了师范专修科二年制学生73人。经过两年的发展建设后,专业层次有所提高,1958年不仅招收了师范专修科二年制学生87人,而且招收了第一批四年制本科生103人,各项事业步入了稳步发展的重要时期。1965年,为适应全国高校半工半读运动形势,按照辽宁省委的要求,数学系随校西迁朝阳山区办学。朝阳办学期间,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环境恶劣,办学和教职工的生活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当时的数学系并没有在困境中消沉,广大教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尽职尽责地培养了7届506名毕业生。这一时期,是数学系艰难发展的时期。
1978年10月,根据辽宁省革委会《关于调整辽宁第一师范学院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数学系又随同学校一起北上,被安排在沈阳北郊兴隆台办学。狭小的办学空间,给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又一次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1980年数学系终于随校迁回市内,初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24年随校“西迁”、“北上”的艰难办学历程,使数学系的教职员工逐步形成了团结合作、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铸就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后来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90年代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学校“两上一创”(上质量、上水平、创一流)和“三高一大”(按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要求,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社会主义师范学院,并力争办成师范大学;到2010年,要将学院办成特色明显、有较大优势的师范大学)奋斗目标的确立,当时的数学系也加快了发展建设的步伐。1992年,成功申办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改变了数学系建系三十六年来仅有一个数学教育专业的历史,数学系也因此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系。在随后的几年间,经过全系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科建设也有所突破,专业格局逐步趋于合理,教师队伍得到了充实,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了较大提高,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到1999年在校本科生人数已达800人,教师队伍达到了30人,拥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院级重点学科1个院级重点扶植学科。
2000年,学校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对各院系进行了调整,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从数学与计算机系调出,组建信息技术学院,数学计算机系恢复原名数学系。专业的调整必然伴随着部分教师、学生的划转和教学设备的调拨,数学系的全体教职工又一次面临创业的挑战。数学系恢复初期,学生人数不足500人,教职工人数不足20人。然而全系教职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经过不懈的努力,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各项事业有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到2003年初,教职工队伍数量已达34名,其中博士和在读博士13名,兼职教授2名,客座教授4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59人、研究生18人;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加到3个,本科专业增加到3个。此时的数学系已呈现出专业结构合理、教师队伍发展势头良好、教学设施基本完善、管理规范科学的良好局面,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4月,伴随着沈师大快速发展的步伐,数学系更名为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至此,数学系经历了一次调整、三次更名,成就了21世纪的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回顾47年的办学历程,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事业在逆境中不断发展,是创业创新的精神造就了全新的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长期艰难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磨砺了数学人特有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数学人将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2003—2010年发展纲要》中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