ν
英文字母第22个
大写V,小写v
希腊字母ν
大写字母 Ν
小写字母 ν
希腊字母
纽
希腊字母
Α α Alpha Β β Beta
Γ γ Gamma Δ δ Delta
Ε ε Epsilon Ζ ζ Zeta
Η η Eta Θ θ Theta
Ι ι Iota Κ κ Kappa
Λ λ Lambda Μ μ Mu
Ν ν Nu Ξ ξ Xi
Ο ο Omicron Π π Pi
Ρ ρ Rho Σ σ ς Sigma
Τ τ Tau Υ υ Upsilon
Φ φ Phi Χ χ Chi
Ψ ψ Psi Ω ω Omega
Nu(大写Ν,小写ν),是第十三个希腊字母。
小写ν用於:
物理上的波的频率
运动粘滞系数
粒子物理学的三种中微子
西里尔字母的 Н 及拉丁字母的 N 都是由 Nu 演变而成。
胜利手势
将食指和中指竖起分开,形成“V”字,如今已成为全世界表示胜利的流行手势。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手势是谁发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欧沦陷,许多人纷纷流亡英国。当时有个名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利用电台,每天从英国向比利时进行短波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寇占领军。1940年末的一天晚上,他在广播里号召人们到处书写"V"字,以表示对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几天之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其他城市的建筑物上,大街小巷的墙壁上、树干和电线杆上、影剧院里,"V"字无处不在,甚至在德军重兵把守的兵营,岗楼和纳粹军官的住宅里,也出现了被视为不祥之物的"V"字,搅得德国法西斯占领军心神不宁。
后来,"V"字不胫而走,传入欧洲各沦陷国。由于它形式简单明了,很快流传开来。朋友们见面,伸出食指和中指,打"V"字,代替其他一切招呼。用这种无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成为当时一种时尚。英国首相丘吉尔十分喜爱打这一手势,于"V"字更加出名。餐馆里,桌子上的刀叉被摆成"V"字,其至钟表店里的时钟也被拨到11点5分。此风传到美国,妇女们纷纷佩戴起人造宝石嵌成的"V"形胸针,成为一种时尚。据说当时一个用真钻石制成"V"字胸针,售价高达5000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已半个多世纪了,但是"V"字如此深入人心,为人们所喜爱,以至于流传至今。
除了胜利含义外,"V"字在有些国家还有其特定的意思:如在荷兰文中"V"代表"自由";在塞尔维亚语里表示"英雄气概"。
V还是表示胜利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