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太乡
基本情况
振太乡位于镇沅县城西部,距县城90公里,全乡总面积661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委员会308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8957户35941人,有汉族、彝族、傣族、回族、蒙古族、哈尼族、拉祜族、苗族、白族、满族、傈僳族等14种民族杂居,是镇沅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
境内最高海拔2530.1m,最低海拔774m,乡政府所在地海拔1525m,年平均气温18—19c0,平均年降雨量1470—1560mm,全乡总耕地面积68582亩,其中田32991亩,地35591亩,人均占有耕地2.05亩。2004年全乡粮食总产量1364.62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37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62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1元;财政收入127万元,乡镇企业收入1229.57万元,2004年完成总产值647.74万元,实现增加值325.72万元。
历史沿革
振太乡东接景东县,南接景谷县,西临临沧县,北与临沧的云县隔江相望,1958年前,振太历代都归属景东所辖,西临临沧,北近大理,深受大理文化的影响。振太人口流动广,物资流动多,文化交溶呈多元化,振太1758年就有小学(雍正13年创办兴隆小学),1940年创办泰和中学。目前,振太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旅居的华人华侨有500多人,振太素有“侨乡”之称。振太乡政府原在太和紫马街,1984年9月迁建紫云街,2005年1月13日迁到紫云街头新楼办公。
发展优势
振太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乡以农业为主,2004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88014亩,推广优质稻10654亩,杂交玉米10718亩。目前振太主要培植畜牧业、林产业、烤烟、橡胶、油菜五大支柱产业。
(一)畜牧业。畜牧业是该乡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4年全乡大牲畜存栏9510头,其中牛存栏9256头,出栏肉牛824头;生猪存栏31281头,出栏肉猪15200头;羊存栏14500只,出栏肉羊5500只。
(二)林产业。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6.4%,乡党委政府坚持“宣传与教育并重,管理与保护并举”的原则,扩大绿源面积。2004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1000亩,成片人工造林3300亩(其中一般造林2300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000亩)。全年完成松脂生产2813吨,实现产值562.6万元。
(三)烤烟。根据该县“烤烟富民富县”的总要求,2004年烤烟种植2000.8亩,收购烟叶220吨,实现产值189.2万元。2005年规划烤烟种植面积3100亩,2006年规划烤烟种植面积8000亩,2007年规划烤烟种植面积11000亩。
(四)橡胶。振太乡加大热区资源开发力度,在秀山、帮庆、黄梨大力培植橡胶产业。目前,三个村橡胶种植面积已突破22000亩,开割面积3022亩。2004年橡胶产值实现1500万元。
(五)油菜。振太乡种植油菜历史悠久,从1979年便开始种植,到2003年,全乡有11个村137个村民小组2496户农户种植油菜,种植面积6242亩,实现产值348万元。2004年油菜种植面积达8500亩,目前长势喜人。为落实解决“三农”问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振太力争建成万亩油菜生产基地。
基础建设加大集镇开发力度,完善集镇服务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日趋繁荣,振太乡于1996年投入120万元铺建了紫云一街;于1999年动工兴建紫云二街,至2004年4月30日完成一期工程,投入基础建设资金200万元,拉动民间资本1000多万元,为广大商贾提供了市场,为振太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