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墩镇
概况沟墩镇沟墩镇是苏北平原、黄海之滨、204国道上的一个新型小城镇,镇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现有6.8万人;下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居民1.2万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物产富饶、宜工宜农,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体育先进镇、江苏省村民自治模范镇,盐城市文明镇、盐城市环境优美镇等称号。2006年,沟墩镇以“重大项目年、重抓财政年”为主抓手,以“实现二亿双五百”为总体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重抓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实现GDP6.9亿元,人均达1.12万元,突破了万元大关,工业技改投入、财政收入和外资利用的序时进度、增长幅度均列全县前茅。
沟墩镇沟墩镇重点骨干企业28家,定报企业17家,现基本形成纺织服饰、石油机械等支柱产业,新型工业初具规模。全年完成工业开票销售27050万元,工业企业入库税收1200万元,工业用电量1900万度,分别增长23.0%、33.3%、26.7%。
2006年,沟墩镇共实施工业项目34个(上年结转项目3个,今年新开工项目31个),全年实现投入16200万元,占年计划的108%,同比增长38%,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的任务指标,其中超千万元项目17个。平均月开工项目数达3个,是该镇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2008年来,沟墩镇已完成注册外资到帐200万美元,在全县名列前茅。完成注册外资企业2个,即盐城金泰鞋材有限公司和爱尔法电子有限公司,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70万美元。今年建成外资项目1家,是盐城金宝鞋业有限公司今年已到帐300万美元,该公司一期工程实际投入达370万美元,已在今年11月初正式投产。在建外资项目1家,是爱尔法电子(江苏)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港币,投入为3000万港币,目前已到帐500万港币。
历史沿革
沟墩镇沟墩镇是苏北平原、黄海之滨、204国道上的一个新型小城镇,交通便捷。二O四国道、沿海高速接线、231省道穿境而过,与长江、大运河航运贯通的国家二级航道串场河、通榆河傍镇而行。施庄风光旖旎。区域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景观独特,具有优越的生态旅游资源。
沟墩镇发展迅速。通过“以工强镇、兴农富民、协调发展、促进和谐”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新型工业化雏形初现。油田机械、五金电器、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已具规模,一批农副产品先后通过省和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饮誉大江南北。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全镇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一派繁荣。拥有全国农村素质教育示范区、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盐城市社会治安安全镇、盐城市书画艺术之乡、盐城市十佳特色文化乡镇、盐城市信用乡镇、盐城市造林绿化十佳镇、阜宁县“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先进镇等光荣称号。
“奋战四年达小康,跻身全市五十强”。沟墩镇人民正围绕新的目标,按照“融入新城区、接轨开发区、做强服务区、当好先导区”的发展思路,负重奋进、跨越争先,用灵巧的双手编织施庄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开放的施庄充满无限商机。
经济建设
沟墩镇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村增积累,组织实施七大致富工程,形成东区水西区禽、东区棉西区粮的区域布局。首先,畜禽养殖长足发展。大唐蛋鸡养殖示范园区生产平稳,全镇家禽饲养量达150万只,出栏100万只;生猪饲 养量达10.6万头,出栏6.4万头;春、秋季防疫密度达100%。其次,特水养殖平稳有序。以白水塘地区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为中心,稳定发展水产养殖面积2.5万亩,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1.6万亩,年产对虾5000吨,5个虾苗场出产虾苗20亿尾。再次,粮棉油稳中有扩。在棉花种植上全镇共种植棉花12286亩,重点培植1个3000亩、1个4000亩/5个1000亩棉花专业村,单产为700斤,亩均纯收入为700元。在粮油生产上,重点在204国道沿线形成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全镇种植大麦12467亩,小麦67499亩,油料7728亩,水稻75365亩;大麦单产达758斤,小麦达822斤,油料达370斤,水稻单产达1150斤。第四,劳务输出稳步增加。2006年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222'’行动,全年转移到新加坡、日本、科威特等国劳务240人次;先后进行技能培训1825人次,出全镇转移劳务1872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0%。按地域统计,镇内3730人,镇外县内1.051人,县外市内1748人,市外省内7662人;按行业划分,一产内部转移1931人,二产转移11064人,三产转移5725人。有力地推进农民工资性、经营性和资产性收入的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60元,比上年增长10.5%。
以“重抓财政年”为主抓手,紧盯税收入库进度,重抓财政收入。坚持将班子成员、工办人员与重点企业挂钩,坚持税收定点包干制、明确责任制、落实奖惩制,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县追加我镇110万元任务后,我镇分析形势,明确目标,抢时间、争进度,做到旬通报、月考核、季评比,确保重点企业税收及时足额入库、财政收入达时序进度。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686万元,增长33.0%,其中国税1175万元,增长33.8%;地税403万元,增长32%,一般预算收入747万元,增长42.6%。
特产资源
矿产资源:优质黄沙境内除了喻口、沙岗等地有泥炭矿、粘土矿外,还有一条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7公里,腹宽1.5公里的沙地。沙层厚度5米左右,沙质纯净,沙粒均匀。颗粒为70—120目,是工业、建筑业的理想材料。
地方特产:小香玉花生产于桃园、岗北、沙岗一带的黄沙岗上,型小壳薄、果仁匀称、清脆味香、营养丰富。清朝乾隆年间曾被选为贡品,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的席位时,曾作为招待与会代表的风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