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

《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佚名,水墨,宋笺纸本,34×440公分。全画共分九段,每段书古人咏梅诗二句,共绘自何逊至曾茶山九人,童仆六人,野老一人,马一骑,梅六株,瓶里插和手里抱梅三枝,笔法清润,人物花树各臻其妙。
第一段书何水部(何逊)诗:「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绘何逊风神萧散,对花彷徨。
第二段书宋广平(宋璟)诗:「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绘宋广平凭几展卷题赋,前设梅瓶。
第三段书杜工部(杜甫)诗:「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绘杜甫捻须巡檐索笑,梅映檐际,喜动须眉。
第四段书林逋(和靖)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绘林逋策杖於水湄月影梅枝交映之间。在宋代,梅花在诗词中登堂入室,警句绝唱,频见叠起,林逋的这两句诗,写尽了梅花的诗境神韵,具有极高的美学品位,在加上林逋爱梅成癖,终身不娶,具有梅妻鹤子的美誉,使此段更寄托蕴藉出迷人的诗情画境。
第五段写黄庭坚(山谷)诗:「独立晚风香满袖,无人同咏一枝春。」绘黄庭坚独立岩畔,临风凝思,一童执梅於後。
第六段写苏轼(东坡)诗:「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绘苏轼当雪月初霁之时,伫马於梅枝修竹之间。
第七段写张耒(宛丘):「清香浸砚水,寒影伴疏灯。」绘张耒灯下展卷,旁设瓶插梅,写出主仆倦寐之容。
第八段写陈简斋(与义)诗:「醉中忘却头边雪,斜插一枝归竹篙。」绘陈简斋醉中簪梅倾歌,丐步归篱门之态。
第九段写曾茶山(曾几)诗:「叮咛说与水边人,从今日报花消息。」绘曾茶山曳杖而行,泉石之间的梅花含苞欲放,颇有叮咛之意。整个画卷书法用行楷,清逸秀丽,赏书读诗观画,情趣幽深。梅花画法全以水墨,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瓣用白描勾写,疏枝冷蕊,笔力精妙。梅之标格,诗之意趣,贤者状貌天机入神,皆可一目而得,好像一篇抒情的散文诗。

◆流传有序,收录《石渠宝笈》
此《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流传有序。卷末钤「歧山」鼎形印、「敬宗书癖」印,卷中幅押缝有「画禅」印。明永乐年间为刑部侍郎杨宗勋所有,杨携此卷进京後,有胡俨、杨荣、杨士奇、金幼孜、曾棨、王英、邹缉、周述、陈敬宗、李时勉等十人题跋。对于此卷,明太祖朱元璋孙朱冲秋曾临摹过何逊、杜甫、林逋、黄庭坚、苏轼、张宛丘、陈简斋七段,名为《七贤咏梅图》,水墨纸本,三一·一乘四一六·三公分,钤「明太祖孙襄陵王」、「亲笔」二印。现存上海博物馆,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第一四七、一四八页。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进入清朝皇宫,收入《石渠宝笈初编》以後,高宗皇帝乾隆亲自临摹,绘制《御笔仿宋人梅花诗意图卷》一卷,并为每段题诗,生动地描述出何逊、杜甫等九人在画中的神态,热情地褒扬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卷末题:「丁卯清和之望,再展此卷,因各为著句,以志雅趣。」此乾隆亲自所仿《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收录於<石渠宝笈三编〉。
◆乾隆皇帝御笔题诗
至此,乾隆皇帝馀兴未消,又将仿本的题诗抄录在《宋人梅花诗意图卷》的母本上,卷末题:「丁卯清和曾手摹此卷,各题一诗,顷值几暇,即以书之卷中,乾隆御笔。」
乾隆皇帝其诗,第一段为何逊题:
东海有文人,高风工吐纳。
恰如横月枝,标花在严腊。
格称少而能,韵复萧且飒。
质丽两不伤,清浊一以合。
故且忘年交,沈范欣朋盍。
钤御玺「如如」「抑斋」二印。
第二段为宋广平题:
开元贤相传芳规,博学工文乃馀事。
已办和羹商鼎调,何妨作赋偶游戏。
梅花本来心似铁,惟其有之言故备。
我闻所好性相近,朱赤墨黑从其类。
不见开元欲末姚宋死,乃有沉香亭畔牡丹丛里杨妃醉。
钤御玺「会心不远」「德充符」二印。
第三段为杜甫题:
忠君爱国之意,鲸鱼碧海之辞,
万里风烟之地,三冬落寞之时。
虽傲寒如梅也,亦将有所不禁,
而先生处之若夷。独巡檐而索笑,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夫何不宜。
钤御玺「大块假我以文章」「寓意於物」二印。
第四段为林逋题:
宋故多儒,熟称深造。懿哉君复,名不自表。
林宗之俦,风清月皎。有如时雨,化物起槁。
不药而愈,不食而饱。汗牛充栋,梅诗岂少。
两句千古,谁不倾倒。绝类离伦,一斑可晓。
敬拜下风,宜乎米老。
钤御玺「入席有馀香」「秀色入窗虚」二印。
第五段为黄庭坚题:
山谷书如张长史,其诗亦学李王孙。
奚奴拿梅诗意足,奚啻锦囊留墨痕。
梅乎人乎,其同一精神乎,底用多言。
钤御玺「取意在广求」「清吟寄遐思」二印。
第六段为苏轼题:
黄昏立马冻溪边,寒逼霜髯耸两肩。
只为诗栽羞让古,不教花品独称仙。
蛮江瘴岭何人问,冷骨幽香各自怜。
消得色声香味触,月明如镜好参禅。
钤御玺「丛云」「落花满地皆文章」二印。
第七段为张宛丘题:
翛然缬玉枝,裴几对支颐。
影共寒灯瘦,香偏鼻观宜。
不须观舞剑,乍可助临池。
底复凝神坐,停毫结构时。
钤御玺「爱竹学心虚」印。
第八段为陈简斋题:
春光消息竹篱寻,新格斜抽软玉簪。
侵鬓莫嫌多雪色,雪於梅是旧知音。
钤御玺「半榻琴书」印。
第九段为曾茶山题:
高士心好梅,试问何缘因。
梅岂待高士,而後益精神。
天然契合处,不可参根尘。
偶读茶山诗,令我思其人。
钤御玺「乾隆宸翰」「掬水月在手」二印。
此《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还钤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惟善为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章」、「宜子孙」、「石渠继鉴」、「中心静止水」、「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太上皇帝之宝」等。连同每首诗後的钤章,总共钤有御印三十方。此画卷一出世,即引起巨大的反响,被众多的博物馆、收藏家所瞩目,届时必将引起一番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