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
云南医生陈 铭 1936年出生,云南马关人,副主任医师,马关县卫生局原局长。196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分在陆军第五十九医院五官科临床工作。1978年申请转边贫地区马关县医院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开设五官科病房,不断完善专科医疗设备,为边贫人民打开方便之门,并培养了平战结合的专业人才。逐渐开展眼外伤、白内障、青光眼、斜视、泪囊、眼球摘除、上颌窦根治、扁桃体切除、鼻甲切除等常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根据中央卫生工作方针,依靠技术进步,中西医结合这一方针是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途径,拓宽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近80年代以来,着重探讨活血化瘀在临床眼科的应用。外伤性眼内出血、前房出血、玻璃体混浊、中心性机网膜炎,无论外伤、炎症、非炎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水肿。按中医理论观点湿者利、瘀者去,虚者补,在临床上我们用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施治,如有组织水肿或出血利湿消肿和止血药物之品,有陈旧性血块或大小不等的色素用活血化瘀之品,无湿无瘀者用补肝肾之品。眼底疾病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经临床实践有80%以上的病例痊愈或好转。
民间建筑大师陈铭
陈铭(1898——1980),宇子新,中卫县城黄湾村人,一生从事建筑工艺,技艺精湛。经其设计建造的古建筑,结构严密,工艺独特,造型别致,宁夏各地均有他的杰作。尤以中卫高庙为最,乃宁夏古建筑艺术之下绝,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铭出生于木工世家,祖父陈诚、父亲陈玉清、叔父陈玉温都是中卫县名匠。幼年就读私塾,放学回家帮祖父于活,随通门历。祖父逝世后辍学,随父学艺,15岁时就熟练了木工基本功,并学会了雕刻,画样、汇料等高层次工艺。是年,父亲不幸病故,他又随叔父继续学艺。
陈玉温承袭父兄事业,技艺出众,但脾气暴躁,为师严厉,对徒弟动辄拳脚交加,左右开弓打耳光,陈铭亦难免苛责。久之,听觉减退,两耳变聋,人皆以“陈聋子”称呼。陈铭自幼性格倔强,沉默寡言。耳聋后,外界事物寡闻,忧愁烦恼减少,专志攻艺,精益求精,成了叔父陈王温的高徒,在寺庙和大型建筑中逐渐崭露头角,青年咏代,就成了中卫县颇有名气的木工大师傅。
民国21年(1932),他承揽中卫县常乐堡高庙的修建工程,设计为五转三结构,大殿五间,楼高三层。施二中运用杠杆原理,向高层运送木料、砖瓦,省工省力,快了工程进度,得到群众的赞赏。
民国27年,应永康堡群众邀请,修建永康堡财神庙大殿及两层主楼,因工艺新颖,省工省料,工程进度快而远近闻名。
民国28年,平罗修建玉皇阁,陈铭应邀前往作主事工匠,途经省城银川,特地参观了玉皇阁建造工艺,腹中酝酿设计方案。到平罗后,工程主持人邀集平、卫两县木工师傅进行设计比赛,陈铭不照搬传统模式;匠心独运,设计出富有新意的玉皇阁图纸,造型独特,气势雄伟,赢得优胜,随承揽了工程。工程竣工后;受到宁夏木工行业赞赏,陈铭的名字也就在宁夏广泛传开。平罗玉皇阁现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30年,灵武县修建高庙;慕名聘请陈铭。他绕道银川,再次观察省城古建筑。到灵武后又考察了当地寺庙;依据平罗玉皇阁的设计经验,他设计出大殿为转山顶,两侧钟鼓楼为十字顶方案,历时—年,主体工程建成,型体与工艺较平罗玉皇阁更胜—筹。
民国31年,中卫高庙失火,主楼建筑全部被焚。中卫县地方士绅和教门信徒商议重修,成立中卫高庙修建委员会,募捐布施,集资备料。翌年兴工,陈铭任工程总指挥和设计师。他继承古寺庙建筑的艺术传统,充分利原高庙台址的空间,适当增加高度,勾绘出层楼迭阁、廊曲栏、错落别致的主楼、附楼建筑蓝图。新建主楼三层,为九转七工程,楼顶至基址地面高25米。主楼前面建有中楼三层,高23米,整体似凤凰昂首凌空。中楼二、三层以天桥式斜坡回廊曲栏与主楼二、三层接连相通,连为一体。在主楼、中楼的东西瞅,又配置两座双层文武楼;形似凤凰两翼。二楼通过天桥回廊与南天门门楼相连,构成半环形楼台曲廊。
原高庙旧台基仅’2000平方米,建起4幢楼阁,2座悬亭,4条回廊,静房斋房等,总面积达3600余平方米,真乃奇迹—般。其梁、柱、檩、橡、门窗、雕格;雕屏、飞檐、拱斗,名目繁多,图样之新颖,工艺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陈铭重建的高庙,与楼台前的南天门、保安寺、广场戏楼,相互映衬,浑然二体,巍峨壮观,实属宁夏乃至西北庙宇建筑艺术之一绝。时值年富力强的陈铭,夜以纽月,带领徒弟及其他众多工匠为之辛劳,历时4年方成!
给中卫人民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宝。中卫高庙为塞上古城增添了无限光彩,人们仰望高庙或登高揽胜,就会亮到他一一—代建筑大师陈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