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川县
简介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折420万亩),其中荒山290万亩,耕地70万亩,水面60万亩,国土分布基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县辖16个乡镇,516个村,74万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为全国移民安置大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南省35个扩权县之一,属于一个集山区、库区、移民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特殊县份。
淅川历史源远。为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曾经诞生了商圣范蠡、南北朝史学家范晔等大批历史人物。淅川是全国文物出土大县,已发现春秋楚国古城址13处,古墓群50余座。淅川风景名胜众多,有中州“香严寺”、国保单位荆紫关清代五里长街等一批景点。淅川资源丰富。境内丹江、灌河、淇河、滔河、刁河等五大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53%的水域面积在淅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工程渠首位于我县九重镇陶岔;淅川同时还有矿产资源38种,目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有石煤、钒土、大理石等。历史上,淅川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做出了重大牺牲。上世纪50年代丹江口水库修建时,淅川数万名干部和民工参加工程建设,有100多人为兴建大坝献出宝贵的生命。水库建成蓄水后,淹没淅川土地362平方公里(折54.3万亩),其中淹没耕地28.5万亩,占当时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5%,动迁人口20.2万人,当时最为富饶的沿江三大川(丹阳川、顺阳川、板桥川)基本淹完,各项损失时价达7.4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淅川将再一次遭受巨大损失,将新增淹没面积184平方公里,其中淹没耕地13.1万亩(占整个库区新增淹没面积的52%),动迁人口15.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0亿以上。
淅川风景名胜众多。有被誉为“亚洲的水库之王”、“流动的黄金海”、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水库,雄伟壮观的天下第一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奇峰林立、迂回曲折的丹江小三峡,中州四大名刹之一香严寺,飞瀑鸣泉的世外桃源坐禅谷,如梦如幻的神奇世界八仙洞,被誉为绿色海洋、天然氧吧的龙山景区,北方13省(市)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荆紫关清代一条街等等著名景点16个。其中丹江风景名胜区、千年古刹香严寺、清代五里长街被列为河南省8大重点旅游线路之一。
淅川资源丰富。淅川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时间2046小时,降水量804mm左右,气温15.8℃,无霜期228天, 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南北方动植物均适宜在此生长。矿藏:已探明可开采的矿藏有钒土、石煤、花岗岩、蓝石棉、虎睛石、大理石、石墨、石膏、钡石、砂金、石灰岩、白云岩等39种,其中蓝石棉、虎睛石和松香黄大理石储量居全国第一,砂金、石灰岩、石膏、白云岩居全省第一。农业:现已形成了小辣椒、花椒、林果、湖桑、中药材、水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其中,香花小辣椒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干椒5600万公斤,出口美、日、韩、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产已形成万只网箱养鱼和亿粒银鱼养殖基地;以花椒、柑桔为主的林果业总面积达47万亩;龙须草种植面积40万亩。水利方面:境内有丹江、灌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年地表径流量5.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3万千瓦。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水库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蓄水量290亿立方米。生物资源:全县共有野生动植物种类1787种。其中,真菌23科58种;野生植物135科978种;野生动物184科75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青檀、领春木、连香树、水青树、银杏、天麻等1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雕、羚羊、麝、大鲵等2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