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人字洞
早在200万~240万年前,古人类就开始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位于繁昌县境内的古人类遗址人字洞,至今出土了300多件石骨制品,还原了欧亚大陆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的冰山一角。
人字洞位于繁昌县孙村镇癞痢山南坡,海拔高度100米,是一处发育在三叠纪岩层中经水溶蚀形成的洞穴,是早期人类较为理想的生息场所。洞穴堆积厚度约30米,宽8~12米,由于洞穴自然剖面呈人字形,故称人字洞,自上而下分为8层。
人字洞遗址发现于1998年5月,经过多年的挖掘,考古学家在人字洞发现了7000多件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其中包括大量的大型灵长类的丰富多样的脊椎动物化石;尤其是发现了动物群中还有真马的存在,十分珍贵。此外,在已出土的石骨器制品中,有10多件骨制品有加工痕迹,上面的打击点甚至极其细致的修理疤痕都清晰可见。专家推断,这些石骨器应是古人类制作的工具,在距今200万~24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我国长江流域就已经有古人类的活动了。
“人字洞”文化公园
“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镇”繁昌县孙村镇依托境内的古人类早期活动遗址“人字洞” 资源,深入挖掘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投资3880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数百亩的“人字洞文化公园”,公园已于2010年元旦正式向游人开放。
孙村镇在繁昌县文物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加大了开发力度,将原有简陋的“人字洞”陈列馆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并将在公园周边用雕塑再现220—250万年前形态各异的哺乳类动物标本,使得前来观光旅游的人了解中国史前文化和文明起源。